(看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还是小,被除数百位上的9比除数十位上的3大,说明够除,就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被除数的近似数应是多少?
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后,在我899下面写900。
(5)现在求一下两个近似数的商是多少?(30)
那么,899÷31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899÷31≈30
900 30
(6)让学生按照所给的准确数899÷31除一下,看估算的结果同准确商是不是接近。学生笔算后,指定一名学生说得数说明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是接近的。
(7)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378÷18的近似数。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最高位上如果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然后求两个近似数的商。
三、练习巩固
1、估算 364÷89 279÷711.
2、自主练习P98页第1,2题,每道大题做完后订正一次。
四.课堂小结:
比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被除数都要求出近似数,求的方法是一样的。
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不用求除数的近似数,除数是几,就除以几;除数是两位数,要求除数的近似数。
五.作业:自主练习第3,4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99÷31≈30(吨) 378÷18≈20(吨)
900 30 400 20
答:平均每公顷红薯与土豆的产量相比,红薯的产量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5——丰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在经历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只桃子,平均分2天吃完。”
“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
“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
“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只)
16÷4=4(只)
32÷8=4(只)
64÷16=4(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子只数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3)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8、16、32和64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2、4、8和16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Tag: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大全 - 小学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