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读熟译文。
4、积累文中表示“说”的词语(云、言、问)
四、三读明道理。
1、关于“勤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师点拨: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地读一、二遍。书一定要多读,这就是“勤读”啊!
(2)苦渴无日——不要总是推脱没有时间,要善于挤出时间读书。
五、总结拓展
1、总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或少读书,而要借用你的空余时间来多读书,因为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2、交流古人勤读的名言。
(1)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板书设计:
勤 读
当以 三余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 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等词。
2、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4、 了解爸爸对孩子的希望,引导学生喜爱读书,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2、 从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书)每学期爸爸妈妈都会为我们买许多书,最近,他们给你买了什么书呢?
2、这些书得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作者的家里也有一百多本书,都是爸爸买的(板书:爸爸),但他们与爸爸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若想知道,就让我们一同学习第5课。(补全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检查初读情况。
明确课文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他希望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三、 深入课文,理解重点段。
1、《黄帝的悲哀》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板书:《黄帝的悲哀》)
2、就这么一本破旧不堪,连伙伴都不愿翻阅的书却为什么是我最珍贵的呢?默读第3——13节,边读边思考: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
3、交流: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是省下了乘车的钱。(板书:生活贫困)
4、那天路过旧书店,我宁可买书,也不乘车回家,然而事实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轻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讨论)
5、反馈(出示第7——12节)
理解重点句子:
(1)“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车强!”
体会在路远天寒的情况下,爸爸用反语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引号在这里表示引用。
分角色读 男女齐读 齐读第8、9节
(2)“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爸爸的话包含了他对孩子的理解,及他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个别读 小组读
(3)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爸爸那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的来之不易,所以视书为珍宝一般。
个别读 齐读
6、观察插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当时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始终是热乎乎的,很高兴。
7、现在能说说为何对我来说,这本《皇帝的悲哀》是最珍贵的?
因为在家里生活贫困的情况下,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
乘车的钱买了这本书,同时,是它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它最珍贵。
8、齐读第3——13节,体会这本书背后那耐人寻味的意义。
9、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贫困了,那它还坚持买书吗?自由读第14——16节,其中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