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 ),被一辆狂奔的马车( )。临死之前,他让弟弟( )把( )带回给“我”,这种( )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 ),使小珊迪( )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深入学习
(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
请求、乞求何意?
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
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追问:小珊迪伤势怎样?
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布置作业
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可怜:又冷又饿 卖火柴 遭遇车祸
27、小珊迪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教学目标:
1、 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 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教学重点、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那么大家知道文明素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学生交流(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地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
2、 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什么是屏障?
“人造屏障”又指什么?这里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屏障”?
……
二、 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完成填空:
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车况)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