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的身体都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模型和彩图。)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师:蝗虫的运动器官有哪些?它们着生在哪些部位?
生:运动器官是足和翅,都着生在胸部。
师:蝗虫的体表有什么结构?有没有与运动器官相连的肌肉?
生:有,胸肌发达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还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师:在蝗虫的头部有触角,在胸部有附肢,它们都分节吗?
生:分节。
师:除蝗虫外,你们还能举出其他昆虫吗?
生:蜜蜂、菜粉蝶、蜻蜓、螳螂……
师:昆虫在分类上届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你们能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生: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那么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是单一的呢?举例加以说明。
生:不是。例如,野鸭即能在空气中飞翔,也能在水中取食;海龟在水中生活但要到陆地上产卵;蛙类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
师:因此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你准备今后如何去做?(学生之间交流补充)
【课外作业】:
1.列表总结出环节动物、节肢运动、鱼类、鸟类和哺乳运动的主要特征。
2.课下搜集资料,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到陆地上产卵?哪些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录像。
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
(板书,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学生:(随意地猜测)
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
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
学生:骨
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
学生:变硬变结实了。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
学生:肌肉
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是多是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
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
教师:那动物呢?尤其是哺乳动物是不是也这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