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环境监察监测工作机制。为了提高科学执法的水平。我通过组织班子成员到周边县市学习,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环境监管。投资500多万元的环境自动监控中心现已投入运行,监控中心的设备和功能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实行人性化执法,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无故意行为的排污超标企业发送信息反馈单,向企业讲清企业超标情况和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间。并根据整改意见进行回访检查。加大执法检查频次,通过夜间执法、凌晨执法、突击检查、联合执法等形式,平均每月的专项执法不少于2次,对一些恶意偷排、直排的企业,查到一个处罚一个,决不姑息,营造全社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共同关心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各镇共选择了17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并列入镇长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积极扩展自动监测系统。目前我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有2个子站,年底前在港区再建一个子站,对港区的空气质量实施监测;还完成了城区2个噪声大型自动显示屏建设,对周围声源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环保信息的发布。
3、创新环保宣传形式。根据调研,群众对环保局的工作职责不是十分清楚,为了提高知晓率,我提出了环保宣传“365”计划,即天天宣传环保,全方位宣传环保。在环保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太仓电视台每天播出环保宣传公益广告和城市空气质量报告,还制作环保宣传的专题片。太仓广播电台“环保园地”节目每周播二次环保内容;“太仓声屏”每周刊登环保文章,在《太仓日报》上每天公布空气质量日报,还经常刊登环保新闻和环保专版。“六·五”世界环境日组织到各镇巡回宣传、版报展评,并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市
根据《生态市规划》和上级领导的要求,我市要在20**年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2年来,我带领全局上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以赴投入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中去。
1、积极治理老污染,促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大限期治理和关停项目的力度。每年都要筛选出一批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几年来共下达了34家单位进行限期治理,关停企业28家。今年对10家化工企业的16只产品(项目)实施关停,10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管理,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证从04年的75家增加到05年的253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排污行为。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目前我市已有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验收,47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太仓新太酒精有限公司酒糟废液综合治理技术渐趋成熟,省环保厅在太仓召开现场会,使新太酒精的做法在全省酒精行业予以推广。
针对我市火电企业较多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督促华能、环保、国华三大电厂以及协鑫热电、宏达电厂、玖龙自备电厂建成了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并运行正常,除尘效率达99.8%,脱硫效率达95%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8%,比04年增加3.7个百分点,今年1-9月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6.7%。
2、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步伐。作为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的重要部门,我又兼任创建办公室主任,我牢牢抓住创建国家生态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环保各项基础设施工程,针对乡镇财政紧张,光靠乡镇自筹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难度很大,我及时向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解决了乡镇污水厂及主管网的建设资金问题,资金瓶颈的解决,加快了污水厂的建设速度,在国家级考核验收之前将全部投运。这种由市政府统一打包乡镇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建设,解决乡镇资金不足的投资形式,在全省尚属首例,受到了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创建工作上,我一方面对上积极主动地与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厅、苏州市环保局加强密切联系和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沟通和指导的职能作用,主动与各镇、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好业务指导工作。目前我市在创建生态市考核体系的6项基本条件和36项指标中,除了优美乡镇及城镇污水处理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优美乡镇的创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省级生态村的占比远远高于省厅提出的三分之一的要求。近期,通过省厅的现场指导,我们针对薄弱环节,落实有效措施尽快整改,力争通过国家生态市省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