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经营城市,城市品位有了较大提升。
道路网络不断完善。文城至嘉积、文城至铜鼓岭等15条柏油路工程建成通车,总里程达365公里。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农村公路90条,已建成36条21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0.88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城乡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农田水利功能增强。投入1.63亿元加固竹包水库、湖山水库等44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文教文中洋、东阁地绿洋、东路水缸肚洋等一批农综工程,为农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能源通讯建设突飞猛进。投资6.49亿元,完成了农网和城网改造,新建变电站20多个。20**年,用电量达到6.63亿千瓦时,比20**年增长101.9%,居全省第三位。城区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已建成,文城供气站20**年初通气运营。投资4.5亿元,建设通信光缆840皮长公里、通信电缆320万对公里、通信管道600管程公里,建设小灵通机站100多个、光缆传输网点72个,开通了16个镇的宽带上网业务。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达每百人20部和15部,居全省各市县之首。
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围绕省委提出的“两翼推进”战略,以打造中等滨海城市为目标,按照文城“三纵十三横”城市路网建设框架,不断加大市政建设力度。投入40.8亿元,改造了文西路、文清大道、文建路、迎宾路等26条56公里长的市政道路,是前二十年总和的3倍多。文城建成区面积从20**年的6.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年的13.7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从20**年的29.4万平方米增加到20**年的17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636盏,初步形成了华侨城、教育城、商贸区、滨海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城市格局。投入11.56亿元建设墟镇项目1238个,潭牛镇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兴等6个镇被评为“全省卫生镇”,会文等9个镇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计划”,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1.6%,比20**年提高7.1个百分点。依法管理城市,城市进一步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投资潜力日益彰显,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制订出台了《文昌市投资优惠办法》和《文昌市关于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健全招商机制,实行项目服务跟踪责任制。目前,全市呈现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拉动”的良好态势。全市共引进项目600多个,计划投资总额545.60亿元,累计完成投入71.50亿元,其中竣工和在建项目490个。招商成果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总和。海南东环城际快速铁路、“两桥一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谷鸿小区、白金海岸、中南森海湾、阿何食品工业园等50多个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顺利落户,20**、20**年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目前,文昌迎来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
(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重点改革实现新突破。行政体制改革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完成了25个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取消了市属机构行政许可事项120项。土地体制改革坚持“有保有压”的土地供地原则,实行了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供应土地61宗3538亩,土地出让净收益2.76亿元。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盘活了海南电缆厂,完成了自来水公司改制,剥离了6家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亿元。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减轻农民负担2.26亿元,兑现农民种粮、购置农机具、罗非鱼养殖等补贴资金2223万元。完成农村土地确权348万亩,解决农村土地纠纷1065宗。财政体制改革合理调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实行101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实施政府集中采购5119万元,节约资金111万元。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美国斯特莱库姆市结为友好城市。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实际利用外资4168万元美元;29家企业在我市常年办理贸易业务,20**年进出口总额3100万美元,比20**年增长104.8%。文昌鸡、水产品、椰子产品等逐步成为我市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
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出台了《文昌市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20**年,全市非公经济组织达12460家,实现总产值38.52亿元,比20**年,增长36.8%,非公经济占我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税收均达到85.0%以上,成为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