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水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和发挥的显著效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是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甚至有人提出:水是生命之源。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有水才有人类,没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今社会,水历来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
三、水资源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人与建设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⒈水资源供需矛盾初步显露
年前,沁水水资源丰富,可满足任何一家经济集团在沁水大量用水,十年前,要在沁水上项目,开始提出:水资源能否满足用水要求。今天,要在沁水上项目,首先必须提出水资源论证。
由于一些企业不按规定水资源管理方案执行,已初步显露了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⒉水资源遭到破坏
沁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在水源补偿条件及水资源分布结构没有查清的情况下,盲目兴建工程,造成水源搬家及水资源破坏,使可利用发生了变化。
()泉水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有的甚至已经枯竭。
如沁水中村白华涧河泉,世纪年代泉水流水枯水期为立米秒,年代为立米秒,现在为立米秒。
再如沁水世纪年代小泉水处,现在断流干枯在三分之一以上。
()中、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年,端氏中子深层为常观孔,井水从孔中自由出流,年,水不出流,年水位下降地面米以下,现在又下降至地面米以下。
武安常观孔,鹿底常观孔水位连续下降,一些地区由于水位下降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等等。
()采煤破坏水资源,恶化水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沁水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开采强度大、煤矿排水漏水和污水水质,是沁水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采煤是沁水的支柱产业,对沁水经济的腾飞起着重要作用。但采煤破坏了活、中、深层地下水源来的补给,径流和排泄规律,破坏了水文下垫石条件,破坏了地表水产汇流规律,破坏了水资源的水绩,引起了一系列水资源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含水层的疏干,地表水系的断流而造成供水设施报废,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思想观念、水质污染等。采煤形式地下采空间,使地下水向该空间汇入,形成以煤矿为中凹地下水降落漏斗。因长期排泄矿坑水,疏干了煤系地层以上的地不止。随着矿坑向纵深发展,漏斗范围越来越大,造成水井干枯、地面下陷,地表径流减少甚至枯竭。如永安煤矿、南凹煤矿及中村煤矿。
⒊供水工程不足,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由于水利资金不足,急需上马的水工程不能兴建,就是已被省厅立项审查批准的水工程也只能束之高阁,致使水资源不能及时满足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要求。
⒋现有水源工程老化失修,供水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供水能力逐年下降
现有的山泽水库、蒲峈水库、龙门水库三座小型水库,不仅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而且已有龙门水库已经淤平,没有了库容,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一些水井工程干枯淘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发生变化,不仅使大批中浅层井干枯报废,而且危及工业自备水井的产量和自来水厂的供水。
一些供水工程,由于设计问题,造成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用水标准。
四、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治水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可持续水利事业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者,在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规划时,要把水资源同各级各部门紧密联系,形成主体开发,创造经济效益,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线,不断加强对水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探索治水新理念,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可持续水利事业发展。
在这方面,我县在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把防洪治水工程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相结合,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这是我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治水的一个新理念。
第二个新理念:防洪工程建设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县的防洪减负体系,要学会“宽容”水。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农村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