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近些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安徽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整体谋划,创新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以健全组织体系为依托,在强化村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加强薄弱村组织建设。从2001年起,分两批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9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每批任期3年。省财政拿出5.7亿多元,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备了4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和1.5万元办公经费,安排了78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目前,选派村配强了“两委”班子,发展党员3.2万多名,实施发展项目1.6万多个,化解村级债务近5亿元。这些村大部分进入所在县乡的先进行列。
依托产业链设置党组织,促进党组织活动围绕农村发展来开展。随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加之并村后村域规模明显扩大,村党员人数明显增加,迫切要求改进村党组织设置的工作。去年底以来,全省已有7200多个村设置了党总支或党委,依托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农业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设置专业党支部和党小组6000多个,使支部连着产业,促党员各显其能。
理顺村“两委”关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开展了“两推一选”,扩大了村党组织成员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推进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交叉面已达到70%,从组织上保证村“两委”关系的顺畅。同时,制定了《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细化“两委”职责,明确决策程序,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强化教育管理为手段,在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上下功夫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育思想政治素质强、创业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每年春节前后集中1至2个月时间,在乡村干部中开展一次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已连续开展了3年,分别以“学习十六大精神,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完善奔小康思路,加快奔小康步伐”、“学习典型,提高本领,争当先进”为主题,通过学习培训、对照检查和整改提高,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仅在2005年教育活动中,全省乡村干部走访农户300多万户,为群众办实事19万多件。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方便群众办事。我省在乡镇、村全面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在乡镇设立代理服务室(厅),在村设代理点或dai办员,群众办事实现了“一室受理,全程dai办,无偿服务”。为把好事办实,各地不断拓宽代理内容,规范代理程序,落实代理责任。目前,全省共为群众代理事项近35万件,办结率达到98%。
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制定了《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对村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奖惩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免征农业税后,省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近两年先后下拨转移支付资金18亿多元,每年用于村干部补贴达6亿元。全省绝大多数县市按照省里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村干部补贴标准,不少地方以打卡的方式直接发放补贴,保证了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全省不少地方实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在造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队伍上下功夫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