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企改革需要解决的四大基本问题——体制问题、布局与结构问题、社会定位问题、职工地位问题——已初步解决。
具体来说,在体制方面,解决了国有企业与政府分离的问题,国有企业变成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与国家形成出资关系;在布局和结构方面,国有中小企业已基本退出,困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退出2/3;在社会定位方面,国有企业已由原先的社会组织变成经济组织,其社会职能被剥离;在职工定位方面,市场化的大局已定,职工与国企是一种劳动契约关系。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从1978年算起,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四个阶段。实事求是地说,国企改革取得的成就还是很大的,但在初步解决了上述四大基本问题后,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很重,因为无论从国企改革的目标还是激励机制的角度,或者国企本身在市场中的业绩表现来看,国企还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可以说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远未解决。
按照有关设想,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使绝大多数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从而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此衡量,国企,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产权很清晰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企业,是否就达到了上述要求?恐怕还没有完全达到。以企业自主经营而言,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论是政府还是大股东,均不能越权干涉企业的决策,政府是企业与公众的服务机构,大股东也仅能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行使自身的权力,但在实际运作中,政府或大股东干涉企业决策的事时常发生。再从对经营者的考核来看,资本是逐利的,国有资产亦应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就此而言,经营者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是其是否为股东创造了效益,然而一直以来,国企经营者的考核缺少量化的和刚性的标准,未有明显的“劣迹”一般只升不降。这种状况现在也没有明显改观。总之,国企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仍带有较多原体制下的痕迹。公司化改革仅仅达到了企业改制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只是衡量国企改革成功的一个标志,其他的还有: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部门结构趋于合理;建立了竞争有序和发达的市场体系;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企业有了平等竞争的地位和快速发展的机会,等等。显然,后两者刚刚破题。以非国有经济来说,尽管20多年来有着飞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但非国有经济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任务还没有完全完成,存在诸如产权制度保护不力,市场准入欠公平,融资渠道狭窄等障碍。而要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打破垄断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看到,现在垄断不但未有缩小之势,反在一些领域和行业更加强化。
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到20**年扭亏无望的国企基本退出,到20**年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户到100户,其中30户至50户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不难想像,扭亏无望的国企退出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但培育30户至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目标能否如愿则是一个问题。因为从近几年来看,虽然进入500强的中国企业多起来了,但其业绩的取得,不外乎是通过对资源性产品的垄断和涨价。反而是一些非国企,比如海尔和华为等,有自己在世界叫得响的品牌和产品。
所以,国企改革的四大基本问题初步解决以后,国企若想做大做强,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的国企改革可以沿着三个主要方向推进:一是对业已取得成果的改革及其做法进行规范;二是推动大企业的改革和调整,比如央企经营者的市场化问题;三是继续推动已经开始启动的工作。
《国企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源于www.xuexue6.com,欢迎阅读国企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