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干部选任意见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委、赣州市委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较好地发挥了党外干部的作用。目前,共向赣州市委推荐安排5名党外干部担任市人大、政府、政协副职,在本市审计、监察、司法、教委等13个政府部门和9个乡镇共安排32名党外干部担任乡局级领导干部(其中正科级干部3名),向赣州市委推荐6名党外干部担任政协赣州市一届委员会委员,其中1名党外干部担任政协赣州市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本市安排4名党外干部担任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安排23名党外干部担任政协瑞金市常务委员会委员,实现了上级关于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目标要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认识,营造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良好环境。
针对有的干部群众认为“不是共产党员谈不上革命化”、“党外干部只是挂个牌子,挑不起担子”、“党外干部越级提拔,占了便宜”的模糊认识,市委从四个方面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一是组织学习。市委组织四套班子领导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统战工作理论和上级关于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二是开展讨论。通过召开党外干部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树立党外干部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学习园地和公开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政策和目标要求;四是制订规划。市委制订了党外干部培养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在全社会形成了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共识,为党外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抓选拔,拓宽任用党外干部的多种渠道。
近年来,我市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工作中既坚持条件,不降格以求,又注重实际,不求全责备。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协调,共同抓好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市委统战部专门对全市的党外干部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了党外股级后备干部名单,并建立了档案。市委组织部每年在调整充实乡局级后备干部时,都能征求市委统战部的意见,在目前全市掌握的174名乡局级后备干部名单中,党外干部有42名,占24.1%。我市每年在向赣州市委推荐县级后备干部时,也一并考虑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每年至少保留了3名以上县处级党外后备干部。从而为党外干部的使用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劝留优秀党外干部在党外。我市在对党外优秀干部积极要求入党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党外的作用,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劝留工作,市委统战部门及时将优秀的党外干部名单递交市委组织部,组织部门在初审党员发展政审材料时共同把关做好劝留工作,统战部门及时将《劝留党外意见书》和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材料一并存入党外干部本人档案。几年来,我市共劝留32名优秀党外干部留在党外,其中6名是乡局级党外领导干部。
三是大胆启用优秀党外干部。我们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中,既坚持德才标准,注重群众公认,又注重实际不搞论资排辈,年龄上也给予适当放宽。在实践中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同等机会下,党外干部优先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党外干部优先使用;在职数不足时,党外干部优先安排。1998年以来,全市增配了1名党外副市长和3名政协党外副主席,提拔了15名党外干部到乡镇和政府职能部门任职,其中正科级党外干部3名。在已提拔的党外干部中,30岁左右的就有6名。同时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拿出市教委副主任职位在党外干部中公开选拔,为党外干部参与公平竞争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市侨联副主席康俊达同志,虽然年龄偏大,但由于他在侨属侨联界有一定的威望和知名度,为了能更好发挥他的作用,我们也给予了提拔使用。
三、抓培养,提高党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党外干部“技术型”、“业务型”的多些,经历较单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党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市采取了三条措施:
Tag:工作意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