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推行校长公推公选和聘任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选拔、聘任(任命)和管理本辖区校长的职责,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交流回避制度,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的校长,要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
积极组织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在达州市城区及各县、市、区城镇中小学任教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有在艰苦边远地区或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至二年的经历,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被交流的教师工资待遇和户粮关系不变;建立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轮换制度。要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积极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校任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绿色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
(六)农村学生饮水用餐工程
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学校卫生防疫体系,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大水源、水质改造力度,每年新(改)建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学校10所、为20所边远山区学校提供蒸饭条件,逐步解决好农村学校学生饮用水、中午吃饭难问题。
(七)新农村扶贫村帮扶工程
按照达市委办[20**]73号文件的要求,深入到我局联系的示范建设村(达县石梯镇墩子村)、完善提高村(达县亭子镇赵岩村),搞好调研,制定教育帮扶规划,确定帮扶人员,落实帮扶任务,加强指导、督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示范村和提高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对大竹县偏岩村的帮扶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以科教扶贫为主,重点帮助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帮助农民拓宽脱贫致富门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市教育局机关协助大竹县清水镇党委政府为对口帮扶村——偏岩村修建3公里机耕道、解决300户人蓄饮用水、28户特困户脱贫、改建村小、发展种养殖业等脱贫致富十件实事。
三、加强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作出积极贡献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教育局成立“全市教育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县、市、区及学校要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构,由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将 “新农村建设”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各地各校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教育部门与组织、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使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达州教育(城域)网、达州电视台“四川科学教育频道”、《达州教育》杂志等媒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市电教馆、四川教育电视台达州记者站联合摄制一部反映教育系统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片;通过农村学校校园网、电视广播系统、黑板报、宣传拦以及师生集会、课外活动等途径,定期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
3、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市教育局要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各地每季度要向市教育局上报“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好的经验和典型,要及时总结宣传。要通过树典型、建示范,在全市教育系统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县、乡、村和学校,不断总结经验。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活动,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去,在教育系统形成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和环境,推动全市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深入持久健康开展。
附件:达州市教育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五日
Tag:工作意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