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必须建立健全—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砝,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还要有周密完善的方法,既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步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二是必须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千部的工作实绩选拔使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于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不能认为干部只要不违纪违法,作风不实不是大问题。必须看到,干部作风不实,不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会给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带来严重损害。在督促领导干部做到求真务实上要有硬措施,对那些不能做到求真务实、经过组织教育和帮助又不愿改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于部,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三是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及肘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保证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保证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务行为负责。要着力健全发现问题的机制,扩大信息来源,前移监督关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着力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得到懈决,防止小错拖成大错。要着力健全追究责任的机制,干部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该给什么处罚就给什么处罚,决不袒护姑息。
教学参考之六:
剖析急功近利者的两种心理
同形式主义一样,急功近利是求真务实的另一个大敌。
急功近利之所以与求真务实“不共戴天”,关键在于两者价值取向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首先,求真务实者,讲究的是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求得的是真正地解决问题,实在地取得成效。因此,求真务实者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脱离实际、主观且妄断。,而急功近利者恰恰相反,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的、小团体的或一时的功名利禄,反映的是一种迅速攫取的浮躁心态。为此,急功近利者可以不顾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弄虚作假。
其次,求真务实者讲究追求真理、尊重规律。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急功近利者恰恰相反。因为个人的、小团体的或一时的功利搞晕了他们的头脑,模糊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不可能去认识真理、尊重规律,甚至明知不可为,也要努力去做。纵观历史,我们因为背离客观规律而吃的苦头已经实在不少了,再也不能走急功近利的路了。
归根到底,形式主义者也罢,急功近利者也罢,他们同求真务实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出发点和目的的不同。求真务实者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什么要求真务实,求什么真、务什么实,为何求真务实.都不离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但在这一根本准则上,急功近利者却恰恰相反,他们所急的是个人的、小团体的或一时之功,近的也是个人的、小团体的或一时之利,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虽然,急功近刺者也会高喊出一些“为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类的话,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上是为了一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