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 吴晓玲 一、关于“近代化”概念
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
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三、内容
(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1. 洋务企业:
(1)创办的背景:
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2)评价洋务运动:
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生产技术方面: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B. 洋务派引进雇佣一批外国技术人才,培养了人员,传授了技艺。
文化教育方面:A. 创办新式学校、学馆,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而是以“格致之学”为主;培养方向,不再是封建官吏,而是一些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翻译外国书籍,还出现了一批中国近代的科学家。
B. 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人才,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D. 创办报刊。
军事方面:A. 近代海军建立起来,军事近代化起步。
B. 洋务派对清军进行武器和训练上的更新,既有镇压农民革命的一面,也有抵御外侮的一面。
(3)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而极力维护。
2.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①社会条件:A. 已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B. 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C. 外商企业的刺激。
D. 洋务企业的诱导。
②国际背景:A.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依次完成工业革命,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2)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新政”中“奖励实业”。
①原因: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 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愿望,再加上利润的吸引力。
②此阶段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表现:A.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B.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国际环境: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实力大大增强,在全球范围争夺市场、输出资本。
(3)春天:20世纪前20年或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4—1919)。
Tag: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如何学习历史,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