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论据。文章的论点,要使人信服,就得用充分、可靠的事实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可行的,这就是论据。论据有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事理论据。
第三就是论证。阅读议论文,要分析论据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典型,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普遍性,是非常重要的。议论文的说服力与雄辩性,集中表现在论证上,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文,要重视论证分析:一是分析论证的过程,分析论点与论据的逻辑联系;二是分析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等,这些方法常常综合运用。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就是找出论点,分析论据,理解论证,从而正确理解和评价文章所提出的主张,学习、借鉴论述的方法。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议论文的写与阅读。历代都有许多议论文写得非常好的作家,如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梁启超、鲁迅等,写出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议论文,语文课本中,都选入不少脍炙人口的论说文章。这些文章的观点在当时都是非常新颖、深刻的,写作艺术十分高超,语言铿锵、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值得反复诵读、体味,对提高思想水平和读写能力,很有益处。
议论文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内容广泛,写法多样。课本中的议论文,一类是平实性的议论文,着重论证的逻辑结构,起承转合,跌宕多姿,一类是杂文,它是文艺性的论文,除了注重逻辑思维,还注意形象性,不仅以理服人,还特别重视以情感人。有的议论文,是以立论为主的;有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有的驳论点,有的驳论理。更多的议论文立论与驳论结合,或先立后驳,或先驳后立,或驳立交错,全服从于写作的目的。在阅读时,都要从文章的实际出发,潜心研读。
阅读议论文的方法也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而有所选择。一种是精读,全面地精细地研究、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指导中多采用这种方式;一种是略读,有选择地精读文章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不必字斟句酌;一种是浏览,只要看清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通常看书、看报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精读最能帮助我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但花费的时间多;略读、浏览虽然比较粗放,但花的时间少,切合实用。有了精读的基础,略读、浏览的质量才高,而通过略读、浏览的方式,大量阅读,使学到的内容丰富多样,阅读水平就能更快地提高。
三、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是一种运用得相当广泛的文体,它与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某一事物的性质、状态、构造怎样,某一事物的功能、原理如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事物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如果形诸文字,那就得用说明文的文体加以表述。一种新的产品,应当怎样使用,一项新的发明创造,怎样转化为实在的成果,人们也常用说明文来介绍。我们通常使用的数、理、化等教科书,其实也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如果说记叙文重在交代,议论文重在证明,那么,可以这样说:说明文重在解释。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要弄清说明文的种类,说明文通常有这样三种:
一是介绍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即对事物的特征、原理等进行解释。
二是阐释性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即对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揭示。
三是实用性说明文,这种说明文,或明示操作方法,或点出注意事项,或提醒使用须知,它与日常生活应用的关系更见紧密。
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是:
⒈把握说明文的特征。说明文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构造、特性、功能、用途等来解说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的。阅读时要把重点放在“是否真正说明了事物”这点上,也就是说,是否能让读者认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⒉理清说明的顺序。理清说明顺序,是掌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说明的顺序往往具体体现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因此,要掌握说明顺序,必须理清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可采用如下方法: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可按时间先后来分段;说明某种产品的结构或某建筑物的构造可按构成部分的顺序来分段;说明某件物品的功能,可按主要、次要的顺序来分段,等等。
⒊学习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比喻、拟人、引用等。
⒋体会说明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
Tag:语文学习方法,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