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这门学科越来越引起我们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的语文高考,尤其是2002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向人们表明,今后语文高考正努力践行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移、尽可能地运用高考这一传统“指挥棒”与素质教育接轨、全面考察考生语文素质的命题思想。那种指望靠考前“读读背背”甚至猜题押宝的复习方法已经绝对失去了它的生存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我们广大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心态是很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微妙的。明明自己对语文十分喜爱,也花了不少时间,可总是得不到理想得分数;而有些同学,花的时间不是很多,语文基础也不见得很好,可很多时候就是考得好。对语文,有些学生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此,有的同学钻进题海,拼命做题;有的同学大袖一甩,完全“跟着感觉走”。这些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语文学科确实是高考所有学科中最不具稳定性的一门学科,也正因为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语文也是最具发展空间的一门学科。这巨大的不定的发展空间为语文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克服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以及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侥幸心理,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那么,我们一定会得到语文女神的青睐。
现在根据我几年来连续任教高三语文的体会,就如何进行语文复习,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语文复习的最终目标。
学习《考试说明》,不仅是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花一点时间,了解一点有关《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大家明确我们复习语文该做什么,该复习到什么程度。
首先要根据2002年颁布的《考试说明》,明确后一阶段的范围目标。一是要明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尤其是2002年新提出的要求,如“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变成主观表述题,作文“发展等级”中增加“丰富”的新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明确高考试题结构的变化。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2002年的语文试卷,一卷只有45分,二卷变为105分,主观表达题的分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由原来的40%和60%调整为30%和70%。在内容方面,取消了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察,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学生要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高考知识点逐条梳理,查漏补阙。语文练习要有针对性,求精勿滥,注重实效。
其次要巩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顿悟能力,并力争形成稳定的语文理性思维能力,力争语文成绩稳中有升,明确能力提升目标。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在复习训练中,要依文思维、依题思考,克服以自己主观认识为核心、随心所欲的缺点,培养自己整体把握、局部突破的解题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欣赏及其解题水平。
第三,纠正课外阅读及其作文训练无所作为的偏见,重视课外阅读、作文整理及训练,明确阅读目标及作文训练目标。尽管高考复习任务繁重,今年又是提前一个月考试,我们不能忽视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自己急需“恶补”的书,例如中国古典诗歌、现当代散文名著,填补自己荒凉的阅读园地。我们更不能忽视作文自我训练,毕竟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这段时间主要是要做好作文的整理工作。一是收集自己的作文习作,认真总结自己作文的得与失;二是要学会整理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三要善于整理自己的思想,要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积极、昂扬、向上且较为深刻、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认识储存起来。最后尤其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在平时的复习中花一定的时间来强化书写训练,力求清楚、工整、美观。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