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要重视“两翼思维”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在于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特点。这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语文学习离不开这“两翼思维”。
从语文活动方法的角度说,语文学习离不开“两翼思维” 。语文学习在许多方面需要“求同”。怎样学好语文-这是要探求的第一层次的规律。怎样听,怎样说,怎样读,怎样写--这是要探索的第二层次的规律。怎样听讲课,怎样听广播,怎样听谈话,怎样交谈,怎样演讲,怎样论辩;怎样读说明文,怎样读记叙文,怎样读议论文,怎样读文学作品;怎样写说明文,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议论文,怎样写应用文--这是要探索的第三层次的规律。还有第四层次,第五层次,等等。不善于“求同”,就只能在“感性”的世界里碰撞。语文活动同样有许多“求异”的事情需要做。学习语文与学习数学有什么不同,听广播与听讲课有什么不同?说话与作文有什么不同?读一般实用性文章与读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甚至读诗歌与读小说有什么不同?等等。不善于求异,就不能因事设法,各循其路,也就不能取得学习的高效率。
从语文活动内容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更是需要“两翼思维”。先说读,比如读巴金的散文《灯》。他由“山那边”平房里射出来的几点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雪夜行路时看到的“一点豆大的灯光”,又联想到欧洲古代传说中的哈里希岛上指引航船的灯光,又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自己的情人点燃的火炬,最后又联想到自己的一个友人投水被救后看到的一盏灯。这些“灯”各个不同,不同在哪里?这些“灯”又表达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主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两翼思维” 。比如我们读过鲁迅的若干篇杂文,能否说出一点鲁迅杂文的共同特点?再缩小一些范围,我们拿《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做一比较,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不同之处在哪里?通过比较,启动两翼思维去读,实在是阅读的重要途径。
再说写,要把文章写好,同样需要两翼思维。比如鲁迅杂文的特点,有人从鲁迅大量的杂文中提炼出两大特点,一在于它的战斗性,一在于它的多彩的笔调。有了这个认识,自然就可以动笔为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小人”,这是一批灵魂卑下的人物。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批角色,抽出它们灵魂中某些共同的特点,不也可以写一篇很有意味的文章吗?生活中有人把野蛮当勇敢,指改革为折腾,你若能把它们的本质区别说清楚,不也就是很有价值的文章吗?高考作文中,《鸟的评说》中的鸟儿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调查材料中赞赏别人的乐于助人与自己临事的“悄悄走开”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这两幅漫画的共同点在哪里,“我更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更”体现在何处?这些都需要“两翼思维”。作文不会写,往往是因为不会想。会想才能会写,两翼思维就是“会想”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