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我镇是农业大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镇的小康。任何时候都要把农业摆在首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重视农业。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在此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正确引导和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根据不同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有市场、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到20**年全镇人平纯收入达到6500余元、培育市县级龙头企业2-4家。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加大烟水配套工程、农业开发工程、国土整理工程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咸宜、水星、塘汪、蓬塘、兴塘等村的基本农田改造和兼葭、斗余等村冷浸田改造,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投资、生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将我镇列入“1+9”率先发展区域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投资,努力使我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论证储备一批项目,做好上下协调,争取更多支持。建设新农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今年中央惠农政策主要有: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在前两年免除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性的句号;在强化粮食直补力度的同时,强化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财政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中央财政超收部分主要用于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金融机构也将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省、市、县还有配套政策和资金。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我们一定要对这些政策“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积极实施通村公路改造,生态沼气池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根据发展需要,在20**年前,要实现80%的行政村通上沥青(水泥)公路,在镇区新建停车场一个,所有的行政村开通公共汽车,方便群众出行。根据强化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险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五年之内,全镇小Ⅱ型病险水库全部改造完毕,切实保障生产生活安全。积极争取通信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镇70%的行政村用上安全自来水,农村家庭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覆盖率98%以上,30%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我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一大因素,就是缺乏产业群体的支撑。因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群体,是今后五年发展镇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结合我镇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今后五年,要重点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一是烤烟产业,深化烤烟产业对我镇发展前景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种植布局规划,扎扎实实提高烤烟质量、稳定种植面积和收购指标,每年收购烟叶4万担以上,烤烟产值稳定在4000万元以上。二是畜牧产业,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在稳定生猪、牛、羊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水产养殖和其它特种养殖,光路、斗余等村利用舂陵江的水面和库汊,积极发展特种渔业,使我镇成为全县乃至成全市的烤烟之乡、渔米之乡。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基地,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三是林业产业,利用我镇活木林储量大、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逐步形成林木加工产业链,壮大林业经济。四是服务业,引导群众既重农又重商,放开手脚,利用交通优势发展运输业,利用区位优势搞活流通业,利用人口优势带动餐饮业,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业,全力改变我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