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地事局,局属各学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8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基〔20**〕13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普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各区县、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班主任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使班主任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班主任队伍中“不愿做”的态度问题、“不会做”的水平问题以及“不宜做”的素质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专业道德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能力、对学生成长问题的认识判断能力与教育疏导能力、班级工作组织能力明显增强。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培训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保障加强。
(三)切实关心班主任的工作与生活,初步形成“人人愿做班主任、人人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四)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成立全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委员会,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三、主要工作
(一)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1、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团结任课教师形成合作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指导班委会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把班级建设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集体。
关心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做到 “六必谈”。即学生思想学习进步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做错事必谈,有矛盾纠纷必谈,家庭发生变故必谈,切实走进学生心理,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每学期一般要家访本班的三分之一学生,电话访问每一位学生家长;新接班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中一般要家访每一位学生;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认真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艺术水平,增强科研意识,成为研究型班主任。
副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做好有关工作。
2、完善班教育组管理制度
要切实强化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切实提高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推广部分学校配备年轻教师担任副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加强对班教育组工作的领导,促进良性循环,实现班教育组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班教育组管理制度,解决合力不足、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一是完善评价制度,实施“捆绑式”评价,避免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战的情况,协调好各科作业量,重点解决学生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切实保证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均衡发展。二是完善班教育组例会制度,保证频度,提高针对性。重点是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分析非智力因素问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三是进一步落实学科责任制,科学分工,加强优秀生指导和边缘生(薄弱生)帮扶工作。重点是坚持个别指导与必要的集中指导相结合,强化弱科推进,实施全程跟踪,促进均衡发展和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