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港口、岸线资源和区位优势,以船舶工业、能源(电力)工业、综合型临港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船舶工业结构提升。坚持“以整治促规范提高,以扶持促发展壮大”的方针,在推进船舶工业布局调整的同时,实现产品升级和组织优化。,产值预计达到85亿元。加快能源(电力)工业发展。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建设浙能乐清电厂工程和5万吨级煤码头等配套工程。要求温州电厂一、二期进行烟尘脱硫技术改造。积极开展海洋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前期研究工作。全力推进临港工业发展。与乐清湾港区协调开发,全力推进乐清湾临港工业区建设,积极发展综合型临港工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出口加工业,尽早形成乐清湾临港工业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大力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提高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
1、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我市科研单位、企业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重点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究所、中试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
2、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开发;电工电器等支柱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研究开发;全力提升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水平。
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4、围绕质量、品种、效益,重点在装备改造、工艺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
5、围绕节能降耗、资源利用、清洁生产,重点支持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项目建设。
(三)推动企业结构战略性改组,实施品牌化战略
积极实施培优扶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做精做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提高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强化与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构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开放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
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产品开发领域,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群。以特色产品为载体,通过优化结构和性能,提升产品水平和质量,推动产品向“高、精、特、新、优”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增强产品竞争力。
积极推动“全民创业”,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我市的企业结构调整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重组为主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推动企业走产权多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之路。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扶持有能力的大型企业上市融资。 重点扶持正泰、天正等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到“十一五”末,上市企业由目前的1家增加到5家。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切实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规模和比重,鼓励技术含量高、消耗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限期淘汰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依法关闭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2、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并完善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和推广优先发展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积极推广绿色产品,广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认证,推行国际标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责任,成立市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联系制度,建立工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把完成工业结构调整目标情况和工业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奖惩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意见,加大财政对工业经济发展引导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