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
[破译思路] 此题设置了一个事例, 并指明了回答了重点, 即“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用圆点提示考生注意。引导了考生要打破思维定式, 要从“怎样做到”四个字上做文章, 而不能仅从“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内涵上扩展答案。作答时, 首先要审明材料, 分清层次:从盲目办厂到根据自己的特点;既看到自己不利条件, 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具体分析自己的特殊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个层次把握材料。然后将自己所学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分层作答, 运用“怎样把握自己的实际”、“具体分析自己的实际”、“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知识进行演绎分析,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 切莫观点材料两张皮, 或只是罗列观点。
[答案要点]
该地区的做法是:
(1).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的实际盲目办厂, 转为根据山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 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不利条件, 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 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决策, 由此体现了对实际工作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 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 也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 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 从简单地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使因地制宜的正确决策得以实施。
(4).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 脱贫不能仅依靠政府救济, 更要靠自力更生, 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
[解题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反映的哲理是( )
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物质具有可知性
C 人的主观意识改变不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
A 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B 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 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精密仪器,人们通过这些精密仪器把感觉器官武装起来。但是,通过精密仪器武装起来的感觉器官的活动,始终都不能通过感觉的门坎之外,这主要是因为各种精神仪器: ( )
A、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机构反映 B、不可能观察一切事物
C、只是扩大了人的感官活动范围 D、歪曲反映了客观事物
4、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哲学寓意是: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学习材料,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职场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