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种一脉相承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拥有共同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曾丢弃过这个思想武器,无论是毛泽东、邓小平还是江泽民,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眼光打量世界,分析世情,洞察人类发展趋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拥有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服务实践,又通过实践的推动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后来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都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奉若教条,顶礼膜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各个时代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展现着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旗帜鲜明地指出:“过去所有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只有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少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最大公无私。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作为它们继承者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它们产生的时代各不相同,承担的具体历史任务也各不相同,但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是由于以上三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只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那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深入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这是因为,这两个思想体系所产生的时代相近,都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产物,而且都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都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必然要站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之上,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继承邓小平理论。但是,同邓小平时代相比较,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问题,我们能够用邓小平理论加以解决,有些则必须用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来解决。我们不能要求邓小平理论把所有的问题都预料到了,都解决完了。这是不可能的。真正解决今天的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这就要求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而丰富、发展的结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既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关系如此紧密,那还有什么必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呢?
有些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仅仅地理解为“三句话”。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难以成为体系,无非就是那“三句话”。显然,这种认识降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同“三个代表”的要求混为一谈了。作为“三个代表”要求,确实就是“三句话”——“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宋体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当说,这是很关键的“三句话”,关键就在于它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集中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画龙点睛”之笔,但绝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