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年11月8日)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年7月1日)
教学参考之八:
历史的对比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张新华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只有53名党员,处于地下秘密的非法状态。此时的国民党,是一个合法的全国性的政党,其党员人数远远多于共产党员的人数。然而,前者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推翻封建专制(后为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而奋斗。后者虽然通过孙中山的改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国共合作中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控制的政党。1927年4月 18日,蒋介石集团开始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这实质上是一个反革命军事专政的政权。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对人民实行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剥削。而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解决了占中国多数人口的农民土地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敌当前,共产党人捐弃前嫌,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国民党则实行消极抗战路线,不断制造国共摩擦,企图挑起内战,后虽然被迫抗战,但拒绝发动工农群众,把抗战的胜利纳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私利之中。在全面抗战路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使敌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人民抗日力量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而在消极、片面抗战路线下,国民党军队则节节败退。
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万军队,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只有127万。蒋介石自恃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又有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不可一世。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但由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代表正义和人民的利益,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代表非正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的支援下,到1948年,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l。“前方打蒋军,后方刨蒋根”,从根本上昭示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而国民党政府则由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变成了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
中国共产党执政50余年来,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而在台湾的国民党,由于黑金政治和四分五裂,就在这一年,失去了在台湾的执政地位。
教学参考之九:
红军长征中的彝汉结盟
杨国宇 陈斐琴 李鞍明 王伟
编者按: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与否,要看这个政党及其成员的言与行。《红军长征中的彝汉结盟》这个故事印证了上述观点。彝族同胞正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的言行比较中,认清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因而才会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
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