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公文写作网职场常用范文学习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09-22 20:31:30]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学习材料   阅读:6556
概要: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标签: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http://www.xuexue6.com

  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教学参考之二: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之路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不断解放取得的理论成果。它突破了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努力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时到现在,其大致的历程如下: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鲜明地指出应当坚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由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至此,历经15年,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及其框架在理论上、认识上已基本完成。这以后的1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增长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

  20**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20**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新世纪新阶段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进一步向前推进。

教学参考之三:

市场经济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较长的时期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留给百姓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无疑是物资短缺。人们曾经憧憬过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式的理想生活,就因为长期的短缺而使这一理想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幻想之中。可以说,计划经济时代,短缺与经济如影随形,票证与生活朝夕相伴。

  而市场经济带给老百姓的又是什么呢?

  恐怕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短缺”这一词,“票证”这一概念,已成为历史名词而正在为人们所淡忘。用老百姓的话说:只要你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这个如今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却是人们根本无法想像的。

  市场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及时发出需求信号,并调动千千万万生产者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动,一方面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告诉生产者社会最需要什么;一方面又影响生产者的利益,促使他们按照市场信号行动。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价格的不断变化,达到配置资源的目的。这是中国经济告别短缺时代的根本所在。

  市场经济给老百姓带来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使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再听生产队长的号令了;工人也不再是国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在此不顺心,可以抬屁股就走人,“工作对调”一词,在今天听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你完全可以大声地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是隶属于国家或某个单位的,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要想换个工作,你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学习材料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职场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