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只是宣告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的破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苏联、东欧的失败,不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果,而是在许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僵化态度所受到的惩罚。
其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是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万古长青?诚然,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最后一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将不可避免地被它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埋葬的历史命运。但是时至今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快速发展,其原因何在?不外乎三点:第一,饱尝周期性经济危机之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得“聪明”了,它们普遍采取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对市场进行干预,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大大减小。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第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加强社会福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但却无法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这些“改良”措施,并没有触动私有制的根本,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对抗性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垄断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被剥削和掠夺,也不断把自己同国内外无产阶级的矛盾推向极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资本主义最终摆脱不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还在发展、变化,就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就动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况且,取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个需要涤荡一切旧制度残余,生产力和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其间也必然充满艰难和曲折。
50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前者于1516年写了《乌托邦》一书,后者于1844年写了《新道德世界》一书。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对未来理想社会作了详细的描绘。他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但无法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莫尔还曾建立了一个“乌托邦”村,用以实验他的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一切努力都是建立在空想而不是科学基础上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必然以失败告终。这是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
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也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了。苏联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个阶段,是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的初创阶段。
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反而陷入僵化和教条的桎梏而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势力纠缠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终于在20世纪还剩下不到10年的时候,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阶段。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并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胜利了”的一片欢呼声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冷静观察,沉稳应对,成功地找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实际,吸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将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复兴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