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 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 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此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说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主张,从“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从“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是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因而A、B、D三项完全被排除。
2.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第21题)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理解能力。中共中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要依据是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两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3. (2005年文综北京卷第16题)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张是 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 ④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理解能力,需要对比历史与现实。《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主张,停止炮击金门和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已经实现,而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和实现“三通”迄今尚未实现。
备考复习启示:通过剖析2005年高考涉及国共关系和祖国统一的试题的命制思路,我们发现其侧重点有二:一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辨析能力,属于一般层次的考核要求;二是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考核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侧重学科内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在把握好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挖教材内容体系,提高学科能力。
【创新题设计】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和平之旅”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对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1956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并指出目前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事实证明,台湾海峡局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为了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仍然坚持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不变,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2000年2月21日)
(2)结合材料指出“三个如果”的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国家利益的。
材料三 2005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Tag: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如何学习历史,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