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的是脑袋上没出血,晕晕沉沉跌跌撞撞回到家,躺在床上,咬着牙,睡了一晚,竟然也就这样过来了。
五
我没读高中,以全班第一的考分进入某中专学校,除了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私下底也想能自己有点钱可以去买些喜欢的书,而且听人说中专那种学校就有图书馆。学校果然不错,每个月都会发几十元助学金,更重要的是,我头一次见到那么多允许我自由借阅的书,满满一大屋呵,虽然谈不上整洁漂亮干净,但绝不会让你生出在书店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我就象个骄傲的帝王巡视着自己的臣民。
书是凭学生证借阅,每个学生证最多可同时借阅三本。 但这难不到我,这世上不喜欢看书的人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无可非议。我向同学借来学生证每次都抱回一大摞,然后开始疯狂地阅读。也只能是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没有谁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又如何循序渐进。一块干枯的海绵被扔入水中,不管这水是清还是浊,它都是在迅速吸水膨胀中。我也理所当然成了根人云我云偏又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墙头草。今天看孔老二,今天就觉得中庸二字实是人生真义;明天看萨特又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这话千真万确……。
学会带着自己的脑袋去看书,这还得感谢一个人。某次学校搞辩论赛,我参加了,唾沫横飞引经据典洋洋自得不可一世,谁也说不过我,我总能找来反驳他们所谓的名人名言。大伙全沉默下来,一个女同学最后低声嘟咙了声,“全是别人说的,你自己在哪里?”声音很轻,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我在哪里?我是谁?
我仍是那次辩论赛冠军,可没去领奖,因为我不配。不可否认,我们所思考的无不都是前人所思考过的,但我是这世上唯一的,我就应该有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
六
中专四年,读过的书车载斗量。到了三年级,心生一念,一个人读书却也乏味,何不组织个读书会,大伙儿一起交换下看法?
年青人说做就做,把这意思向几个同道之人一说,瞌睡时遇上枕头自然一拍就合。挑了某周末晚上,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写上三个大字,OK,读书会正式成立。
没有什么具体章程,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所谓魏晋风骨名士风度。
每次就讨论一本书,不是子学经集那类高深莫测的东西,什么书在校园里流行,就说什么书,这自然是少不了金庸与琼瑶。你说好,我说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一时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煞是好玩。男生声音大,说不过,就把声音提高来,似乎声音大拳头大道理也就大;女生声音小,说不过,就咭咭地笑,回眸一笑百媚生,男生最后还得赶过去向她们磕头认错。英雄难过美人关,金庸大侠还得向琼瑶美眉投降。
说,大家都在忙着说,到后头,自己说了些什么怕多也是不晓得。读书会开始还象模象样,到最后也渐门庭冷清人丁稀落。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因此事免不了眉来眼去,反倒是成就了几对有情人,我也算是做了回月下老人,积点阴德吧。只不知当毕业分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他们是怨我还仍然是谢我?那真只有天知道。
七
毕业分配回到家乡,在个不足百人的小厂呆了半年,每月领着近三百大洋,虽说饿不死,但总觉得人不是这么个活法,一咬牙,递上停薪留职报告,出门开始飘荡。那年我十八岁,书离我越来越远。
最早找着的活是为某公司当个送货员,薪水也是三百来块,没有地方住,就睡在仓库的水泥地板上,每天送完货后回来骨头就象散了架,什么也不想干哪儿也不想去,呆呆地望着雪白的天花板,能陪伴我的也只有它了。
我得感谢老天赐予我的记忆力。那大半年,我没翻过一页书,但奇怪的是,不管多么疲倦,从小就读得烂熟的唐诗宋词等等总会自动在脑海里一页页慢慢翻开,总有个声音在脑海里抑扬顿挫。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他们是在说些什么,不再仅仅只是文字,在文字的背后,生命或喜或悲或拈花不语。今日见阳光,凶猛不可挡。如雷击天堂,霹雳震空响。长江水太长,疾风扑莽苍。歌者引吭唱,潸然泪两行。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读的是无字之书。
Tag:语文学习方法,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