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党建工作范围上向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组织延伸。指导有条件成立党组织的“两新”组
织全部建立独立、联合党支部,给条件暂不具备的指派党建指导员,力求消除“空白点”,不
断扩大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二是在党建工作对象上向社区各层面党员延伸。成
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把外来经商务工的流动党员纳入社区直管、协管、代管范围,组织外来流
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建立在职党员管理中心,清理登记全体在职党员,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
活动;三是在党建工作内容上,向解决居民生活问题和共同建设社区延伸;四是在党建活动的
开展上,向驻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共同开展延伸,组织和引导驻区单位共同开展活动,共建社区
大家庭,把社区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
(五)、建立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分类建立党支部。
针对社区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多,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时间长、空间大的特点,逐步推行属
地化管理,分类建立党支部。建立居民区党支部,管理退休后到户口所在地的党员;建立新的
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管理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等企业以及社团内的党员;建立流
动党员党支部,管理辞职、失业以及外来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使社区内每一个党员都生活在党
的组织中,保证党组织的严密性,从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对党员进行分
类教育。针对大量退休干部党员退休后进入社区的实际,及时调查登记,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
转入社区党组织,根据其身体状况、年龄特点,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活动,
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社区建立社
区流动党员管理站,掌握社区中的各类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健全完善请假报告制度、书信联
系制度、登门家访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在职党员志
愿者服务中心”,实行党员活动联系卡制度,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机关党员每年到社区报到一
次,每年参加一次以上社区党课,每年深入社区搞一次社情民意调查,每年接受一次社区党员
的民主评议,每年参加1—2次义务劳动。完善在职党员活动反馈机制,及时将在职党员在活动
中的表现通报给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党员评议与考核的依据,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建立驻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机制。遵循“整合服务资源,建立服务队伍
,突出服务重点,扩大服务领域,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则,以服务居民群众为
社区党建突破口,创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
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全
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实施“一区一站”工程,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社区服务站,开办服务
项目,安置下岗、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就业,为社区单位、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优质服务;
实施“一区一医”工程,建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
提供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实施“一区一警”工
程,建立健全警务室和管段民警责任区,建立健全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户管理制度
,完善联防体制,实行群防群治,形成治安防控网络;实施“一区一景”工程,搞好小绿地、
小花园、小广场“三小”景点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社区;实施“一区一队”工程,社区与
驻区单位联手共建文化活动队伍,利用广场、学校、庭院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出,引导群众开展
健康向上、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的社区文化活动;实施“一区一场”工程,实现驻社区学校、
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及场地共享,社区筹资自办等多种形式,在各个社区建立文体活动场所、
社区健身服务中心,使社区居民文体活动有设施、有场地。
三、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工驻共建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格局,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党委主要领导是共驻共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共驻共建责任意识,为抓好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县成立社区共驻
共建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共驻共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