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作祟,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从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要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差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单位工作总结,单位工作总结范文,单位驾驶员工作总结,报告总结计划 - 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