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坚决落实“两手抓”的方针,真正把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从大文化角度考虑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研究,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认真研究文化强市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协调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狠抓措施到位,确保顺利推进。
2、要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文化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文化建设工作是各部门、各单位、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好,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社会方方面面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宣传、文化、文联、体育等单位、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有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担负起繁荣文化事业的重任,扎实抓好文化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管理工作。机关各部门都要积极为文化强市建设出谋划策,有力出力,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计划、财政、城建、科技、教育等部门更要献计献策,积极配合,多办实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行业协会,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文化建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努力形成同心合力共建文化强市的浓烈氛围。
3、要加大文化建设投入,认真实施文化经济政策。各级政府财政要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中有关“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原则,对文化建设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其中要确保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要注意把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扶持、资产重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措施政策,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4、要加强建章立制,为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制度保证。制度建设是根本、是保障。一是要建立权责统一的责任机制。坚持权责统一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文化建设责任制,把任务要求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成员肩上,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重点承担起组织部署、教育监督、制度执行、人力物力支持等方面的责任,及时研究和解决文化建设中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二是要建立常抓不懈的监督机制。建立工作汇报、任务督查、情况交流制度和开展活动的评比,准确掌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面上的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动文化建设健康顺利的开展。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研究评价办法,制定评估标准,量化评价指数,开展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科学全面地评价文化建设情况和党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对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四是要建立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文化建设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提供财力保障。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构筑文化市场运作体系,走文化产业化道路。还要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5、要继续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工作政治要求高、创造性强,人的因素尤为关键。要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文化系统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工作者的个体素质。要在文化系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观念,造就重视人才的风气;要根据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从文化领导、经营管理、专业艺术和技术三个层面认真地评估文化系统的人才状况,制定聚才、育才、用才的规划,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待遇、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要把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进出顺畅的人才机制,积极关心优秀人才的生活和待遇,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积极构筑人才高地。
同志们,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推动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www.xuexue6.com,欢迎阅读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