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继续扎实做好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德育管理小组,定期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德育。
(三)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建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积极创办校刊、校报等,使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1、实施创新教育,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人文环境,处处放光彩。
(1)校内板报共有8块,分别安排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8个不同的内容,每2周更换一次,8块板报全部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学生可以开发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成功、发展个性、开发创造力的空间,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2)《石中团报》、《石中班报》、《石中月刊》、《团之声》广播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丰富多彩。
2、课外文化活动呈现新的发展,艺术教育形成特色。
自一九九九年九月至今,在北京市中小学艺术节及合唱节活动中,我校舞蹈、合唱等节目已崭露头角,且越办越好,形成特色。学校合唱团、舞蹈队、美术兴趣小组、宣传小组、广播小组长期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节的比赛中,我校合唱、舞蹈均连续获得区一等奖和市三等奖,各项艺术活动全面开花结果,我校多次被评为房山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
今年,我校组建民乐队,在北京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3、在房山区运动会和课间操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班级建设
1、学校按计划组织班主任校本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明确班主任要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2、在教育方法上,倡导尊重和赏识学生,要以“导”为主,充分发挥班级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在教育的内容上,从骨肉情、同窗情、师生情、邻里情等基本情感入手,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开展好文明习惯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科学的班级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营造富于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班级文化,不断提高班级生活质量。
3、完善班级量化方案。
我校班级量化涉及很多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现在实施的是“查、比、奖”制度。同时,我们把班级量化考核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班级、班主任的同期发展。
(五)团队工作
1、做好加强学校团组织和少先队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实践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培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习、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
2、每学年初通过新初一学生团课讲座、“告别童年—退队入团” 活动,发挥团带队的领导作用,引导新初一年级学生认识共青团、尽快适应初中学段的生活。
3、发挥团队的组织优势,与政教处共同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活动,以“文明行为伴我成长”活动为载体,以校园学生文明岗为特色,实现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的目标,使“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六)以学校为主导的三结合教育
1、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前提下,要积极探索创建以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有效工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促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家长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校区级“十五”课题《帮助农村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的探索与研究》得到教科所的高度评价,确实帮助、引导家长掌握了很多实效性强的家教方法,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许。
2、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当前,学校的发展方向必须是开放的,决不能也不可能把学校封闭起来,与社会割裂开来,因此学校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以积极的心态向家长、社区、社会进行有效宣传,通过各种办法来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使三者共同携手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