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运用爱的书库上好课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我校自200x年6月建设成为县级“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来,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在上好课方面,学校提供的阅读资源仍然相当缺乏,教师阅读量偏少,学生需读书籍严重不足。因而学校不能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更不能很快地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欲望膨胀,信息发达的时代,作为一线的教师,只是读读教材、看看教参、瞧瞧教育理论专业书籍,作为现代化的学生只翻翻课本,做做练习册,背背创新作文,那已经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校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是市级“校本教研中阅读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总课题的春风,是滋根基金会负责人汪其桐先生的爱心暖和了我校 。我校借此契机建立爱的书库,改造图书阅览室,打造书香校园,大力倡导全校师生阅读,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何有机运用爱的书库上好课”便成为当前我校的重大科研课题。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教师终生受益,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实践的。
根据我们对本校教师读书情况的调查,对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忽视阅读、观念落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师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使教师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但是许多家长、学生长期忽视课外阅读,认为学生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好课,考试考个好分数就可以了。这些原因来自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从小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意识。
2、阅读资源匮乏,师生无好书可读
我校地处北部山区,校内无正式的阅览室,图书室内图书数量不足,并且书籍陈旧,加之周末家长也没时间陪孩子到遥远的县城光顾新华书店,教师周末大多忙于农活,本来离县城较远,也极少到县城购书,只是偶尔看看杂志或教育理论专业书籍,自然读不到好书,阅读质量也不可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加之学习压力大,往往没有时间也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读。教师课时数多,忙于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没时间去浏览群书,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因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是囫囵吞枣,受益甚微。
二、研究的内容
1、关于学校、教师、学生利用爱的书库,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2、运用爱的书库,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和试验如何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3、探索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有效选择与利用爱的书库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利用爱的书库在学科阅读中,培养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兴趣与理解力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念,使教师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好课的创造者与设计者,从而减小教师的工作压力。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其综合素质。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套有效利用爱的书库的方案,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服务。
四、研究的预定目标
1、学校在课题研究中找到有效利用阅读资源的方法,形成一套高效培养师生阅读能力的办法,并利用编辑的《阅读导向》论文集不断推广经验,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
2、每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运用爱的书库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装订成册,并由课题组推荐发表,加以推广。
3、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阅读笔记装订成本整理出一套好的阅读方法,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主研教师每年有研究课例、论文、经验总结、教学反思集各1本。参研教师每年有研究精典课例、论文、经验总结、教学反思各8篇。课题管理者每期必须将教师研究成果向各书刊、杂志、报纸推荐发表及评奖。
五、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整体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活动促进法、调研测试法、专家现场鉴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