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心组织,严肃纪律,县乡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1、强化监督指导,圆满完成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一是坚持群众公认,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全县31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全部实行公推公选,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鸣钟乡大石村党支部书记赵仁平同志因德才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被选拔进入到乡镇领导班子。二是精心制定了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届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统一制发了乡镇换届选举的各种工作流程图和换届资料汇编,明确划分工作时间段,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了各乡镇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组织指导。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办等相关单位抽调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99名同志,组成34个换届工作指导组,加强对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和督促。四是严肃组织纪律。在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前,拟文下发了《关于严明乡镇换届工作纪律的通知》,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换届工作的纪律要求。针对收集和掌握的苗头信息采取个别谈话、打招呼等方式,将一些非组织活动因素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群众举报鸣钟乡一名干部在民主推荐中私自拉票的非组织行为,经查证属实后,及时取消了其参选资格。
2、全面参与“三会”工作,圆满完成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一是精心筹备,努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组织职工全面学习“三会”相关的政策、法律、章程、文件,从相关单位抽调熟悉选举工作的同志参与会务工作;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细致,为保证 “三会”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严格把关,确保“三会”代表、委员的质量。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代表、委员的名额、条件、分配原则、结构比例、产生程序、选举单位的划分等要求,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反复酝酿的方法,经过广泛推荐、逐级筛选、充分征求意见、层层审查把关,充分把握好产生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各个环节,选举或酝酿协商产生了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广泛的代表和委员,为选举成功提供了保证。三是严格程序,严肃换届工作纪律。根据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拟定具体方案,严格依法办事。强化选举工作纪律,密切关注选举动向,牢牢掌握选举工作的主动权,确保了选举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四是加强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酝酿和选举过程中,充分发挥临时党委、代表团团长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方式,合理、合法、有效地把组织意图传达给每一位代表,将组织意图转化为代表的自觉行动,确保了市委、县委推荐的人选高票、全票当选。
三、突出重点,坚持创新,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突出四大工作主线,坚持强化责任明目标、突出创新抓特色、严格督办抓落实的工作措施,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1、以深化“三级联创”为主线,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用“三级联创”统揽基层组织建设全局,县、乡(镇)、村分别制定创建规划,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形成三级联动责任网络。一是狠抓基层党建示范乡镇创建。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目标,采取领导联村、部门包社、党员帮户的方式,着力培育了两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乡镇;3个“支部加协会”示范村;4个“党员农贷快车”示范村,10个“五好”村党支部。二是积极探索组织设置新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党员干部自愿的原则,在新农村核心区分别建立了白坪乡新农村示范区党总支和飞龙镇新农村示范区党总支,选派了3名熟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指导抓好农村党建工作。三是着力加强村组干部培训。4月下旬和5月中旬,分2期对全县515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的培训,并选派了64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四川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四是大力开展“三向培养”。将73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8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2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村组干部。五是强化党内帮扶救助。在去年对全县156名70岁以上特困老党员进行救助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救助办法,扩大了救助面,将60岁以上特困党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七一”前夕,按照每名党员300元救助金的标准全部发放到188名特困老党员手中,党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