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翻两番,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GDP总量翻两番改为人均GDP翻两番,既体现以人为本,又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和改革成果分享状况。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人口目标任务,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省“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提出,到20**年,全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215万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树立人均观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关注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解决好农村人口问题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奔小康关系紧密。因此,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建设新农村新家庭为主线,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为载体,以育龄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人民群众传统生育观念为重点,以提供计生优质服务为手段,不断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收入水平和文明程度。
五是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口问题与上学、看病、就业等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计划生育家庭过去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出了贡献,对现在的“空巢家庭”、“单亲家庭”以及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各级政府有责任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要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独生子女保健费、农村落实绝育措施的两女家庭一次性奖励、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一次性奖励、中考加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免费治疗、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等政策,真正让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扶助,生活上有保障。
湖北是个人口大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省情,决定了人口发展与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紧密,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将人口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位置,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目标任务
20**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一年。20**年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各地把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坚持“四个不动摇”,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的方法,坚决遏制生育水平反弹的势头。
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必须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育文明建设活动,努力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加强孕情监测和全程服务,打击“两非”行为。
三是加强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的原则,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加强流入地流出地协调配合,加强双向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