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讲话稿,应先搞清楚讲话者的身份,是分管领导还是业务部门的领导,是主要领导还是副职领导。领导的身份不同,讲话稿的内容、角度、口气应有所不同。因此,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就要进入“领导角色”,暂时把秘书的角色放在一边,时时想到我要是书记、县长,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只有站在领导的角度,才能写出符合领导意图,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如果一个会议既有领导讲话,又有业务部门同志讲话,讲话内容要有明确分工。领导是管宏观的,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侧重于讲形势、讲认识、讲大政方针。业务部门是管微观的,应多讲业务问题和具体的方式、方法问题。从业务部门的角度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写出的都是业务上的事情,体现的是业务部门的水平,所以领导不满意,通不过。我有时下地州搞调研,地州领导告诉我,有的部门给我写的稿子,跳不出业务圈子,写了些我不该讲的话。这方面有时闹出笑话,记得自治区开处理邪教的会议,一位副厅长在会议上发言,稿子是业务处写的,用业务处的口气,张口闭口“我处如何如何”,这个副厅长照本宣科,也是“我处我处”的讲,听的人搞不清是副厅长、还是处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口气太大,超越自己的权限,如有的处级干部在下边讲话,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这就越权了。有的下级领导讲话给上级提要求,也是越权行为。
讲话稿还要与讲话人在会议上扮演的角色相适应。演一台戏,有唱主角的,有唱配角的,也有跑龙套的,他们的动作和唱腔应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相适应。开会也是一样,有的会议,特别是比较大型的会议,有做工作报告的,有大会发言的,有介绍经验的,也有领导作指示的,这些讲话从内容到形式各具特色。工作报告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篇幅相对较长;大会发言多是介绍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篇幅一般较短;经验介绍,应用汇报的口气,介绍本单位、本系统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领导作指示的讲话,主要是从宏观上提要求、作指示。
有些大型的会议,主报告可以长一些,讲得全面一些,充分一些,其他人可以少讲或不讲,如果要讲,角度要新,文字要精炼。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习惯讲长话,动则几十页,洋洋数万言。有时县里开会,张书记讲了,李书记讲,买买提县长讲了,司马义县长讲,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角度,一样的面孔;有长度、没力度,有厚度,没深度,就像毛主席说的“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下面传达,一天都读不完,而且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无用的东西之中,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要符合与会者的职业特点和接受能力
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怎么样,要拿到市场上检验,让消费者去评价,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应视为好产品。讲话稿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质量如何,要看听众的反映,如果听众感到满意,讲到他们的心坎上,并受到教育和鼓舞,这个讲话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领导讲话要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要把握听众的心理需求,讲他们爱听的话,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其次,要符合听众的职业特点,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职业群体,是工人还是农民,是学生还是干部。职业群体不同,讲话引用的事例、使用的语言应有不同。第三,要适应听众的接受能力,听众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可以讲得深奥一些;听众文化低,接受能力差,要讲得通俗一些。如胡锦涛同志在6月2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讲的几句话,既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又符合与会者的身份。面对的听众既是会议代表,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讲话的口气,既符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又像慈祥的爷爷。最近,某县搞反邪教警示教育,派人下去宣讲,向干部讲和向农民讲用一个稿子,批判什么“度人论”、“天国论”、“开天目”。结果干部听得津津有味,而农民听得昏昏欲睡。后来,根据农民的特点,修改了讲话稿,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农民都乐意听了。总之,写讲话稿,一定要适应听众,做到深浅适当、软硬适中,切不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当然,一人做饭百人吃,让百人都满意是困难的。讲话者在一个会议上讲话,可能面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要适合每个人的口味也是困难的。这里只能照顾多数,而不能苛求让每个人都满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学习材料,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职场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