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七大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加快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对权力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逐步铲除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据省监察厅调研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浅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对监督的认识比较淡薄。片面认为监督有损于领导威信和单位形象,是找岔子,捅漏子,对己对人都不利。一些人对监督顾虑重重,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怕穿小鞋,不敢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怕伤和气,不想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怕丢选票,不愿监督
二是对权力的科学配置还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权力过分集中,没有相互制衡;权责不能统一,行使权力无所顾忌;自由裁量权过大,为权力腐败提供可乘之机等。权力配置的不科学容易导致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三是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缺陷,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措施。例如,监督行为特别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留有大量的监督“真空”,使权力运行过程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现有的一些准则、规定、制度在数量上不算少,但对权力腐败的约束力很有限,远未达到法律纪律上应达到的强制性程度,造成制约权力的机制较“软”、较“虚”,致使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行使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监督,有的甚至处于“失监”的状态。
四是行政行为还不够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程序过繁,权力行使透明度低,为一些权力部门和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创造了条件。从目前看,掌管人、财、物和证照发放、项目审批等部门容易滋生权力腐败现象。
五是责任追究的力度、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存在滥权违纪者不一定被查处,该处分不一定被处分,该移交不一定被移交,该判刑不一定被判刑的现象,党纪国法的网眼被人为放大,责任追究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在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同时,对其监督主体失职失察的责任往往追究不够。
三、对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监督意识的宣传教育。把提高全社会的监督意识和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人人都受监督,人人监督他人”的良好氛围。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也要大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监督权,自觉地支持和参与监督工作,形成有利于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一是明确权力责任。明确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与其权力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在用人上,要明确领导干部既具有推荐权,又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明确“一把手”既具有“拍板权”,又要有决策失误必须承担的领导责任。同时,要严格权责的考评制度,对用权不公、用权失误、以权谋私的,必须严格追究其责任,依纪进行纠正、诫勉和惩处。二是明确用权规则。权力运行必须制度化,按有关法规、条款办事,以促使领导干部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减少随意性。必须民主化,扩大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范围和程度。必须程序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作出限制性的、程序性的具体规定,防止越权、独权等行为。三是科学分解权力。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适度分解,变一人负责为多人、多岗位和多部门交叉负责,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结构,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在分解权力实施过程中,既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又要克服互相推诿、扯皮。四是限制公务人员自由裁量权。对自由裁量权实行分级实施,定性定量操作,减少基层执法人员的随意性,防治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三)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在公开时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除涉秘外,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不能在公开前面再装上一个“玻璃门”。在当前应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以及公民广泛参与政务等,打破对权力的垄断。一是要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将政府职能、机构设置、办事程序、办事指南、法律法规等一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在政府网站上发布,以便群众监督;二是要与公众沟通,提供交互式服务;三是要创造条件实行网上办公,提供在线服务。积极开展在政府专网或互联网上的网上办公,公开办事的程序、依据、时限等;也可以是互联网受理,政府专网(内网)办理,再在互联网上公布办事结果。逐步开展网上申报、审批、注册、年检、采购、配额、招标、纳税、招商、投诉、举报等服务
Tag:学习材料,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职场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