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结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4月底一次公开课上的教案。设计时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这是一篇小说,必须让学生明确文体,但鉴于新课标所提倡的“淡化文体”的精神,又该如何去处理呢?思来想去,我觉得是否可以从文中出现的成语入手,找出相应的句子,先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再思考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探究透过这种行为与思想,你解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由此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剖析人物性格,认识人性的美与丑。我觉得这样既可以便于学生掌握文中丰富的词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又不至于偏离文章主题,也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非曾经老套的从情节的四个阶段开始,把人物放到其中循规蹈矩地来学习。
然而,自认为比较合理的设计,课堂上虽也看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与智慧火花的不断闪现,课下却遭到了评委的质疑:小说该如何切入?人物应该怎样去分析?我困惑了,迷茫了。是啊,小说究竟该如何去解读?传统的套路绝对不是唯一,但新的出路又在哪里?还有,所谓“淡化文体”这个概念,又究竟该如何来理解,并如何将它落实在课堂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所谓指导性的理论,而在实践中却找不到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为什么一边鼓励着不拘一格,一边又挂上了个“此路不通”的招牌?
课改征途漫漫,其间固然有许多的荆棘,也许我们只有在这不断的摸索与碰壁中缓缓前行。只是忽然觉得我缺乏前辈的那个胆量,那种“闯劲”,忽然对课改产生了一种畏惧,它似乎是那么地高不可攀,那么地可望而不可即……
Tag:高中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