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高语.姚茂栋.语文教学要发挥朗读优势——《我心归去》教学案例及分析.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6(5)
课前: 布置学生搜集思乡的诗文, 加以朗读, 交流心得体会。并熟读《我心归去》文本内容。
一、粗读文本,理清思路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文章的脉络是如何展开的?
生: 文章从结构上看, 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 1—4) 写作者在法国纳赛尔访问的情形和感慨。
( 5—9) 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师: 作者想念故乡, 具体想念故乡的什么呢?
生: 小径, 月夜, 草坂, 小羊, 犁头。
师: 这里有大家熟悉的, 有大家不熟悉的。我们闭上眼可以想象一下: 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亲近的人; 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同学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 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 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即使你没有离开过家, 没有离开过父母, 若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 你最想家里什么?
生: 闹钟的滴答, 油烟机的声音, 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 妈妈的敲门声, 运河里的汽笛声音, 奶奶的叮嘱..
师: 学们想象非常丰富, 历历在目, 清晰可见, 想象的东西越具体, 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那么, 同学们还能再举一些例子来说说思乡的作品吗?
生1:《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他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呼唤, 归来吧归来呦, 浪迹天涯的游子”。
生2:《九月九的酒》“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文本的主旨是什么?
生: 想家, 思念故乡。
师: 对。还有《采薇》中的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战士的心中, 它久久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底, 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 从远古吟唱到现在, 激起了远在法国的韩少功心底对祖国的深切呼唤— —我心归去。
评析:粗读,就是浏览,就是对文章作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这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教师鼓励学生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二、泛读文本,综观全局
师: 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能否用自己的话分述一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生1: 第一部分作者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后的情形:“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 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 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离开自己熟悉的人群, 离开自己的文化, 特别是离开母语, 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你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没有关系, 你无法交流。这样的日子真的“能让人发疯”。所以, 当有人劝作者留在法国时, 他一口回绝了。
生2: 第二部分写的是在异国他乡, 与孤独相伴的是思乡。文章很自然地用“很想念家”来过渡, 故乡有亲人, 有自己的历史, 有那一方热土。作者说, 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 故乡再穷, 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 因为“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 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 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成了我们自己”, 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 这里有“你的血、泪, 还有汗水”。
生3: 同样道理, 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的, 劳动与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 因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 才真正拥有故乡。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 但“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生长出丰收, 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
评析:泛读是粗读的延续,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总体把握,综观全局,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能够读出作者所创设的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作出反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进行实践,找到阅读的敏感点和兴奋点。
三、精读文本,质疑问难您看到的这篇文章来自.我§爱.语.文http://www.xuexue6.com( 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分类最.细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