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杰出人物。
这开篇的广阔视野中,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的。这阔大的空间与漫长时间、抽象的历史现象与生动的自然景观、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现实的无限感慨的统一,气势豪雄,激起怀古之情与人生的感慨。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曾经是,三国时代周郎鏖战的赤壁。
“人道说”,已点明了未经考证之意。写过《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的苏轼,是有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的。因此,有人说苏轼怀古赤壁写错了地方,其实苏轼可真有点无可奈何的将错就错之意呢!只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万千,为什么单写周郎呢?一可能是因为周瑜24岁开始被重用,34岁便在赤壁建立功勋;二可能还有周瑜英雄遇明主的感慨;再有就是周瑜当时本来就是主帅,当时44岁的苏轼不可能去怀念当年60多岁的曹操和50多岁的诸葛亮。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纷乱的岩石直插云霄,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激流卷浪,堆似积雪。
这夸张的赤壁壮丽雄伟、气势磅礴河山的描写,撩起人们的遐想,自然会想到当年英雄,只有这样的壮景的衬托,才会有气宇轩昂的英雄风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好河山,美丽如画;一时间的风云际会,真不知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河山壮丽,英才辈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英雄的怀想,对当代豪杰的期盼,蕴在其中。
背景已经绘就,人物就当出场。这便是作者一直渴慕的英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初娶小乔,英姿勃勃,勇武刚烈。手摇羽扇,头戴青巾,谈笑自如,指挥若定,火烧敌船,灰飞烟灭。
突兀的“小乔初嫁”写周瑜的年轻,更有美女衬英雄,写其春风得意。而面对八十万曹军从容迎战,倏忽间敌舰灰飞烟灭,这何等的英霸之气呀!而这正凸现了作者的内心秘密:多么想像周瑜一样啊!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山河,多情的人儿一定会取笑我,这么早就生白发了。
由“遥想”、“神游”中回到现实,我是一个被贬之人,时不我待哟!青春虚度,华发早生,可而今一事无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的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洒江上的明月。
感叹韶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虚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伤悲。最后豁然通达,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显露出了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由此可见,苏轼赤壁的怀古,是为了思今,是为了抒发一种心绪,寄托一种情怀。一段内心愁郁的心历路程中,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旷达,更看出了深受佛道文化影响的词人不忍虚度、渴求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虽然不免有“多情”句、“如梦”句,但这苍凉的慨叹是作者豪放的补充,或者说因这苍凉更衬托出了赤壁的豪放。
三、赤壁的豪放
豪放是指气魄宏大而无拘无束。苏轼的全能,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苏轼的意义》一书中说:“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此,他的豪放,是因为他的能豪放。说到豪放,便会说苏轼,而说到苏轼的豪放,自然要说到《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三个方面:
1、景物描写的豪放:你看那“大江东去”,你看那“乱石穿空”,那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那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的描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
2、周瑜形象的豪放:这个作者极尽赞美的对象,作者选取了美满婚姻、儒雅风度、卓越的指挥才能三个方面,三个特写,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树显赫奇功的英雄,正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