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九年级语文教案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高分技巧» 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高分技巧

[04-22 21:04:10]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815
概要: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rd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高分技巧,标签: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xuexue6.com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需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译上。在今后的中考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仍是考查的重点。
【技法指津】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
广泛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复习。
1、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词类活用: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挂在腰间”或“腰上系着”;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苦”和“劳”,本意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了动词“使……受苦”、“使……劳累”。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通过分析比较它的一般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 慕 义 强 仁 者 皆 爱 惜 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________义项。(只填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