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举前(1--4节) 借盘缠 范进遭骂 (第 2 节)
断炊烟 范进卖鸡 (第3--4节)
见报贴 范进发疯 (第 5 节)
中举后(5-12节) 打贵人 胡屠巴结 (第 6--9节)
送贺礼 士绅附势 (第10-12节)
2、综观全文,小说的组材布局有什么特点?
课文围绕中心事件——“中举”,全文以时间顺序构造情节,写了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相关情节。
3、学生发言,老师小结。
三、找“变化”,分析社会环境特点。
1、细读课文,思考:
(1)在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的对他的态度和他自己的生活境遇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 老爷 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解释 倒运 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亲家母的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自己的行为 腆着肚子去了 一口啐在脸上 那手早颤起来 替他扯了几十回 笑眯眯地去了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2)通过这些变化,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虚伪老奸巨滑的性格。
众邻里:嫌贫攀富,冷漠势利
课文通过对胡屠户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他对范进的前倨后恭以及周围人的趋炎附势,描绘了一幅病态社会的群丑图,说明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2、小组讨论,各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归纳。
四、析精段,透视范进形象意义。
1、你认为最精彩的情节在哪里?为什么?
2、品读“范进发疯”片段。
(1)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哪四层?
a.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b.动作:拍手 神态:笑的表情
语言:“我中了”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范进发疯时的丑态。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a体现了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b表面原因:“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根本原因:范进中了举,喜极生悲,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跟他一生参加考试的遭遇有密切的关系。范进中了举,意味着他几十年所过的贫困、屈辱、凄怆、辛酸的生活即将结束,多年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已出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部改变,这才是范进看了中举的喜贴后喜极发疯的根本原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