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们自己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1:刚才说了,男同学读朔方的雪,应该读出壮美的味道,可是男生读得太柔了。(生笑。)
师:你给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演读?或者就你来吧?(学生再次准备演读。)徐老师觉得刚才咱们“众合”部分读得很好,因为在这里读出了重音,比如“在无边的旷野上”,“无边”就要重读;还有“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要用升调来读,对不对?好,预备——起!
(生演读完毕,师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我们读出了感觉,就感受到了朔方雪的壮美与恒久。
接下来,咱们再来读课文,怎样读呢?用比较的方法来读。
(屏显要求。)
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对前三段和后三段反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提示:我们可以从课文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作者的情感等角度来思考。
(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先举手。
生1:在第1段有“处子的皮肤”,在第4段有“包藏火焰的大雾”,从这两个比喻句中可以看出南方的雪主要特点是“滋润美艳”,而朔方的雪则是“如粉如沙”,刚劲有力。而且,南方雪所处的环境与朔方雪也不同,南方雪地有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腊梅花,还有冷绿的草;而朔方雪却是在枯草上、屋上、地上。
师:她关注到了两点,第一,她是从选取的内容以及景物的特点来说的;第二,她还关注到景物所处的环境。真是一个细心的同学!作者在写南方雪的时候,写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写这些花草的时候,着重写他们的——
生(众):颜色。
师:对了,课文写到了哪几种色彩?
生2:深黄、血红、洁白、白中隐青、冷绿。
师:这里着重刻画花草的色彩,表现的是江南雪的静态;而后面写朔方雪是在地上、屋上、枯草上,旋风忽来时蓬勃地奋飞,是为了表现出他的动态。
生3:从作者的情感来看,我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虽然南方的雪很柔美,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是毕竟是未经磨练,不能长久。我觉得鲁迅更看重一种独立、张扬的精神,朔方的雪就能体现这种精神。因为那个时代是黑暗势力猖獗的时代,需要我们去斗争,所以我觉得朔方的雪象征了一种刚毅的革命斗争精神。
师:很好!你不仅说出了作者的情感,还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生4: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江南的雪,而只用寥寥数笔写朔方的雪,我觉得这是鲁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说:“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师:是白描。白描,就是大笔勾勒,以显示其精神实质,与之相反的是,前三段对雪景的描写,则极为细腻,这叫“工笔”。
生5: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也不同。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说说。
生5:就是第2段,他谈到了孩子们,还有“父亲”,就是说江南的雪在冬天能带来生活的情趣。
师:写景物,也写人在景中的活动,情趣盎然,请继续。
生5:朔方的雪纷飞之时,人们都在屋里享受火的温热,都没有出来。说明朔方的雪不但如粉如沙,还说明环境是很严酷的。
师:我给你的话补充一句。写江南的雪,是孩子们热闹地堆雪人,情趣盎然,雪地是喧闹的;而写朔方的雪没有写人的活动,在无边的旷野上只有朔方的飞雪,他是孤独的。
生6:在晴天的时候,南方的雪会融化,孩子们堆的雪人都不成什么模样了,都看不出他原来到底是什么了;而朔方的雪到了晴天,依然“如粉如沙”,依然“旋风忽来,蓬勃地奋起,在日光下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在太空”,这就说明南方的雪比较容易在环境下改变自己,而朔方的雪不管环境怎样,他依然是刚强如一的。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