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黑板展示,让学生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云南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风格,了解云南民歌特色。
2.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三)连线作者,了解民歌有关知识(6分钟)
1. 民歌释义: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
歌会释义: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
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2.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四)一读课文,梳理脉络(10分钟)
(或集体朗读,或分组分段朗读)
自学指导:根据朗读划分层次,概括段意。教师巡回检查。
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