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第22—26段):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写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战争。
五、解读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1、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请同学们感受,文章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哪些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感人?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运用了数字的句子画上记号,并谈谈你对文章中多次用数字说话的体会。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总结: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现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加强了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2、在语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强,而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5、表现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七、全文总结归纳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和通讯的特点。
2、完成这篇课文的基础训练。
九、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结构: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
事 例 精 神
思考“怎样使人们不挨饿” 社会责任感 典型事例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