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推动我县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我县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廉洁理念入人心。通过活动,营造“崇廉、奉廉、赞廉”的社会共识,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舆论氛围,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植根尊廉崇洁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1、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2、廉洁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3、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5、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6、教育与活动相结合。
三、领导组织
为切实加强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决定成立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四、内容要求
1、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弘扬纠风正气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青少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它劳动,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植根“清正廉洁”的理念,使廉政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清正廉法”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企及的影响。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首先在教师群体中要掀起一股学习“清正廉洁”之风,要组织学生一起搜索古今中外廉洁奉公、廉洁行政的正面故事,寻找因贪污受贿而沦为阶下囚的反面故事,使学生在寻找故事的过程中认识“清正廉洁”的重要性,进而使广大学生深深体会到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在思想认识上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青少年起就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树立从小学做堂堂正正的人、学做清清白白的人的意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突出重点,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廉政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使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渗透和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当前,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应着重通过学科渗透、课外阅读、主题活动、生活体验教育四大基本途径来开展:一是学科渗透,即有效、有序、动态地整合语文、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中蕴涵的有关敬廉崇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强化渗透敬廉洁思想,进一步增强道德的实效性。二是课外阅读,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三是主题活动,即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团队活动,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辩论大赛、演讲比赛、征集廉洁漫画、书法比赛,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四是生活体验,即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正直的人;培养班干部的服务、监督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权力。让青少年学生在体验中成长,道德在实践中提高,情感在认知中升华,信念在教育中坚定,最终达到思想道德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