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千方百计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考虑发展与稳定的统一,富民与强市的和谐,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在排解民忧的基础上凝聚民心,在关心民生的前提下使用民力,在扩大民主的过程中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的实惠。
第四,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五年的艰苦奋斗中,市四套班子和衷共济,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任,形成了以市委为核心的,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驻宁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极大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争创一流,运转高效,开创了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的工作新局面。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二、“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和战略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创宁国经济辉煌,是我们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新一轮开放、发展和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省委推进东向发展,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发展思路,构筑了产业和体制的比较优势,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社会氛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乘势而上,勇于开拓,就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持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东向发展战略和宣城市委“一主两翼”思路,以跨越发展、富民强市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紧扣奋力再争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兴市战略,实现www.xuexue6.com,www.xuexue6.com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宁国建设成为泛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小康型中等城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着力打造“文明宁国”、“平安宁国”、“诚信宁国”、“数字宁国”和“绿色宁国”,构建以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汪溪、河沥溪、港口和梅林集中区为重点的河港工业区,以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区域的西部生态旅游区和河千公路沿线的工业经济带,形成面向苏浙沪地区的工业协作配套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后花园”。
——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
——基本形成中等城市框架。以花园式江南山水城为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小城镇跨越发展,城镇化率达到%以上,建成区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万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格局。优化乡村规划布局,加快中心村建设,改善乡容村貌,建设农村新社区。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
——社会文明不断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化、高中教育普及化和市民教育终身化。全民创业氛围日趋浓厚,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卫生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数字宁国”初见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政府务实廉洁,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健康运行。
——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就业比较充分,衣食住行水准进一步提高,力争城镇在岗职工年均货币工资达到元以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保持在%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平方米,成为泛长三角地区的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环境秀美、秩序井然、生活舒适、人居优越的全面小康型城市。
(续)
《2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源于www.xuexue6.com,欢迎阅读20**年政府工作报告。
Tag:党政报告,党政办自查报告,党政办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党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