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201*年工作总结
市人民政府:
20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达州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和本局201*年工作重点,立足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同步发展,创新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全年农作物播面129.1万亩,比去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1.92万亩,比上年增长1%,其中: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9.79万亩,比上年增长0.8%,大春粮食作物面积达到62.13万亩,比上年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小春总产达到8.8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大春粮食产量达到20.40万吨,比上年增长13.7%。油料总产达2.28万吨,比去年增长12.2%,其中油菜籽产量达到1.75万吨,比上年增长6.3%;茶叶总产达到2405吨,比上年增长4.1%,总产值1.24亿元,其中名优茶达到1210吨,比上年增长10%,名优率达到50.3%。
二、20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1、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我局以优化粮油品种结构为重点,狠抓农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的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全市脱毒洋芋推广面积16.7万亩,占播面的78%;小麦良种推广面积2.95万亩,占播面的81.5%;豌豆良种面积1.8万亩,占播面的76.1%以上;优质水稻推广面积14.5万亩,占播面的79.3%;优质玉米推广面积12.3万亩,占播面的56.4%;“双低”油菜面积达到10.5万亩,占播面的79.6%。
2、特色农业稳步发展。①蔬菜。在白沙、石人、赵塘、竹峪、太平、八台、官渡、花楼、长坝等乡镇建立了16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发展商品蔬菜1.8万亩,建立蔬菜生产核心示范村6个,示范面积达到2000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蔬菜总产量67445吨,比上年增长3.78%。今年八台乡天池坝村错季四季豆农户最高收入每亩达到3580元,竹峪镇太平山村错季四季豆最高产量每亩达到2425斤,实现销售收入4850元。②粉葛。在太平镇、石塘、白羊等14个乡镇新发展粉葛5478亩,预计鲜葛产量可达1.9万吨,产值可达1900万元。③茶叶。一是全市新购置茶树修剪机30余台、耕作机10台、采茶机10台,提高了茶叶生产管理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二是大力实施茶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茶叶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乡镇6个,示范村47个,示范户500户,同时在白羊、固军、草坝等30个基地乡镇实施茶叶低改31000亩;三是大力推行清洁化、规模化加工,新增名优茶机制加工生产线6条,机械设备80台(套),全市累计达到480台(套),新建和改造茶叶初、精加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预计全市茶农年平均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四是突出打造“中国富硒茶都”,以“巴山雀舌”获得省第八届名牌产品为契机,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筹办“大巴山富硒茶文化节”;成功申报旧院、白沙、草坝等30个乡镇为四川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④树花菜。在竹峪、溪口等乡镇发展树花菜5000亩。⑤马铃薯。开展了脱毒马铃薯研发工作,在八台、堰塘建立了原原种扩繁基地100亩,在八台、堰塘、旧院、白沙等乡镇建设生产种扩繁基地15000亩;狠抓了脱毒种薯和控上促下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推广面达26个乡镇,面积4万亩,增产幅度达10-30%;成功申报旧院、白沙等30个乡镇为四川省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基地。
3、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快。一是在春播前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的培训。二是分阶段组织技术培训人员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块直接面向农民宣讲实用技术。三是积极开展抗灾救灾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大了对晚秋生产的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据统计,今年我市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农技培训500余次,受训群众达15.5万人次左右。配合全市“三下乡”活动和灾后重建家园工作,进行农业技术宣传、培训,发放技术资料3.7万余份。四是继续加大了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对旱育秧、抛秧、肥团地膜玉米、免耕栽培、脱毒洋芋、秸杆覆盖、秸杆堆腐还田、配方施肥、红苕起垄栽培、旱作农业和农业设施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节本减灾增效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全市推广双杂良种50万公斤(水稻20万公斤、玉米30万公斤),水稻旱育秧面积达到94.4%以上,推广杂糯间栽6万亩,强化栽培0.8万亩,水稻配方施肥面积达15万亩,玉米乳苗移栽面积达到75%以上。五是在全市产粮大乡进行“双杂”良种品比试验120亩,对40个水稻品种、50个玉米品种进行室检,确保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