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综合产率未能完成计划,比计划低1.00%,主要原因:一是入洗原煤灰分偏高,没有达到计划指标,年度计划为26.5%,实际入洗灰分达到31.14%,比计划高出4.64%,对精煤产率和综合产率影响较大,造成综合产率下降;二是11#原煤质量差,灰分高达33%,±0.1含量超过40%,极难选,末煤含量15%,可浮性极差,抽出率30%,实际产率与集团公司产率计划相差较大;三是为了确保生产中煤达到4500大卡销售指标,采取了减少矸石污染中煤,提高矸石污染生产,而使精煤、中煤产率都有所降低,如果保综合产率完成,中煤热值只有3800~4200大卡,不能适应销售。
3、加工费超耗,超计划3.74元/吨。主要原因:一是计划因素影响,03年计划未考虑02年外购煤负担加工费158.13万元,造成计划不足影响03年加工费计划1.06元/吨。二是入洗量超设计能力,造成系统超负荷运转,设备磨损加大,配件投入相应增加,影响配件超耗0.28元/吨。三是原煤质量差影响:⑴煤质差,煤种复杂,造成综合产率下降1%,影响成本增高0.3元/吨;⑵煤质差,综合煤泥含量高,达17%以上,特别是11#、10#原煤煤泥可浮性极差,造成煤泥水系统负荷大,药剂多投入近20吨7.86万元,设备投入52万元,合计影响单耗增加0.45元/吨;⑶质量差,含矸高,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小时入洗量417吨,比计划440吨降低23吨,同比降低22吨,延时生产达118小时,影响成本单耗增加0.35元/吨;副产品量增加,中煤洗矸推、倒运量增加,同比增加4.46万吨,影响单耗增加0.23元/吨。四是电力影响,峰谷调高0.07元/度,影响单耗0.29元/吨;生产延时,无法避峰填谷,峰谷价差0.16元/度,影响单耗增加0.67元/吨。
4、质量标准化管理内涵水平低,从现场整治、人员培训、精神面貌、设备投入、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意识、创新意识方面有待于提高。
四、20**年工作思路及一季度工作安排
㈠20**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
以三个依靠为中心,保综合实力上台阶,突出内涵管理和重点指标,坚持六化方向,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手段,努力提高产率、效率、稳定率,进一步降低水分,合理控制加工费;引深“双建双达”工作,改善现场硬件环境,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争取实现管理精细化、效益最大化,实现全年各项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
1、洗精煤产销量100万吨,力争106万吨
2、外运总量142万吨,力争148万吨
3、洗精煤产率50.63%,综合产率70.15%
4、商品煤合格率95%,质级相符率89%
5、安全生产杜绝重伤及二类以上非伤亡事故
6、内调煤120万吨,奋斗目标130万吨
工作重点
一创新、两适应、三提高。一创新即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实施管理数据、岗位数据采集准确,反馈及时,指导生产组织经营;两适应即适应多煤种入洗、适应多品种多方式销售;三提高即提高产率、效率、质级相符率。
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生产外运目标实现
20**年精煤产量计划100~106万吨,外运总量142~148万吨,为确保目标的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⑴全力以赴抓好内调煤的调入与回仓工作。本矿矿井生产预计计划80~90万吨,而入洗量计划200~212万吨,有120~122万吨原煤需从外矿调入,调入量占60%以上。为此,要全力抓好“三管理和一改造”。一是抓好煤场、仓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好三个原煤场三个配煤仓,克服仓场储存能力不足,吞吐量有限,充分发挥多场多仓优势,提高煤场利用率;二是抓好回煤运输系统和机械倒运设备的管理,协调好回煤与井下生产高硫煤、11#煤与2#煤争运输系统的关系,在设备上重点投入,确保更新、大修、日常维修到位;三是加大煤质科与调度室协调指挥和考核力度,以确保原煤场地调煤量通畅、充足无影响;四是改造228回煤系统,增加破碎工序、备用叶轮给煤机,以提高228综合回煤能力,解决调煤中的大块影响。
⑵加强生产组织与管理,全力提高效率,稳定小时入洗量达440吨/时。一是狠抓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坚持设备“三定”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好设备管理软件,对全厂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运行参数监控,实现设备运行的各项指标过程控制,减少机电事故影响,力争机电事故影响生产时间同比下降30%;二是狠抓环节配合,提高开机率,开机率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积极探索不影响生产的转产,无任何影响的高效率连续生产,,其他事故率力争下降到2%以下;三是继续推行满负荷生产法,用各环节工艺指标,控制满负荷过程管理,切实达到高产高效;四是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特别是煤泥水环节、排矸运输环节的管理,适应连续生产上量的需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