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紧抓了调煤与回仓、铁运与地销、库存与外运的相互配合。调煤与回仓克服了煤源不足、运力不均、道路受阻、煤场狭小、系统能力小等多种不利因素,累计调煤103.88万吨,同比增调10.8941万吨全部做到了及时回仓入洗;铁运地销满足了生产不顶库,地销精煤15.3489万吨,全年预计可达18万吨;库存与外运适应,做到了不盲目生产、盲目请车,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良性配合。
三是加强了薄弱环节的管理及部分设备的完善与更新。狠抓了煤泥水系统、排矸系统及短途倒运能力的提高,完成了过滤机的滤布更新,压滤机、装载机、龙门吊大修,排矸索道牵引绳更换、承载绳的串位,精、矸斗提机更换,精煤脱水筛更换,底流泵更换等等。
2、以提产率、稳质量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
一是针对2#、11#、10#原煤的贮存、单洗、配洗,努力探索实践,优化组合,确保了精煤产率极限化,达到了最大产率原则,为上、下组煤的入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矿井的合理配采提供了条件。
二是开展了跳汰、浮选精选攻关,针对跳汰矸石污染高、中煤灰分高、浮选抽出率低的问题,积极采取了保精煤产率最大放开中煤灰分、保精煤产率完计划保中煤热值、一二段选净选精保浮选尾灰达标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同时还组织了同级的上下限生产,基本保持了精煤产率稳定在50%以上,中煤热值不低于4500大卡。
三是加强水分管理,采取了浮精落地凉干掺入销售,保持离心机、过滤机、精煤分级筛、中煤脱水筛等脱水设备完好高效运转无影响,将产品水分控制在设备工况的允许范围内。
四是认真组织了主副产品的有效分贮与配装。充分发挥精煤仓下自动配煤系统优势,实现了多仓的准确配煤销售,提高了精煤质量,精煤合格率达99.70%,质级相符率达到90.32%以上。同时根据局矿关于提高中煤质量确保销售的安排,严抓了高低热值中煤的分贮、分销,严把装车质量关,中煤出现外运不畅时,坚持做到机械全力外倒和分贮、不混堆,不错装车影响质量,1--11月累计内倒中煤9.4499万吨。
3、以双建双达、现场整治为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矿两级安全会议精神及矿出台的安全质量管理四项制度和六项决定,结合洗煤厂实际,制定实施了三项配套措施和四项实施细则,不断规范运作程序,完善考核项目,严格考核兑现。经过运行,取得了好的效果,为实现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的安全管理最高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政策保障。
二是始终紧抓质量标准化现场达标建设不放松,坚持“建精品、树亮点”的原则,对照标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对重点场所和隐患进行了治理,建立了压风机房、泵房及主洗楼等一批标准化峒室、标准化岗位。
三是坚持“六化”方向,紧抓班组建设不放松,全面推行星级班组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开展星级达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确保了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
四是改进了旬检月验方式,制定并实施了具有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考核、以检代培、以检代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及旬检月验制度,提高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确保了安全目标的实现。
五是紧抓职工培训不放松,适时开展了不少于100课时的全员培训,并对带班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两次的脱产培训,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是开展了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分别对安全设施环境、机电设备、规范操作、运销铁路行车装车进行了专项整顿治理,处理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包括:铁路专用线封闭、2道3道分岔解决站外摘车、铁路专用线排水渠、228盲巷通风改造等。
4、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一是通过了ISO9002标准2000版的改版审核工作,取得了新的认证资格证,建立了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方法为手段,实现了从原料煤入厂、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是进行了计算机局域网改造及洗煤生产技术管理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各管理部门数据共享、洗煤生产管理的规范有序。
三是实施了地销精煤装车系统改造、仓下空气炮破拱改造、压滤风压净水提效改造、浓缩机贯通改造,并积极开展了多项群众性小改小革,如运销大绳润滑改造、水洗刮板耐磨轨道改造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煤产销量不平衡。1--11月份中煤生产37.1014万吨,中煤外运量29.7793万吨、内调量5.2896万吨,剩余2.0325万吨,由于其贮存场地小,再加原有库存低热值中煤,库存量近12万吨以上,导致中煤场地爆满,靠二次三次倒运适应生产,大量二次倒运致使加工费用上升,高低热值产品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准确分离,给按级销售、合格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