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汲取借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走了一条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道路。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较快,但贫富差距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高楼大厦掩映着大片的贫民窟,呈现出“发达的城市”与“凋敝的农村”的强烈反差,非但经济不能持续增长,反而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之中,多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辽阔富饶的阿根廷,人均收入从上个世纪末的8000美元锐减到现在的2000美元左右,欠下的外债高达1300多亿美元,30%的人口陷于贫困,失业率超过20%。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畸形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中,汲取哪些深刻教训呢?
第一,经济的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中国家尤其要重视发展问题,但不能以GDP论英雄,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全面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严重问题,难以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这就告诫我们,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发展不仅要有经济量上的增长,还要有经济质上的提高。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最终将制约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一个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进步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程度,既要看经济发展的水平,也要看包括文明素质、民主法治、生活富裕、社会保障等社会进步的指数。如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等严重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即使一时经济增长了,也难以为继,迟早也要掉下来。这就告诫我们,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必须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第三,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利用,都导致了自然界作出报复性的反应。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一些国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深刻教训,为全人类重重敲响了警钟。这就告诫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关系。
3.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现实需要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启了新的思路,是在不断克服矛盾、战胜困难中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举措。
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需要。拿城乡、地区差距来说,20**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3255元,比上年增长6.2%,但城镇人均收入增长更快,达到10493元,实际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科学发展观把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走的就是一条既能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又能缩小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路子。
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饭碗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现在我国有13亿人口,年龄为15到64岁的劳动力9.09亿,比整个发达国家还多3亿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也还比较窄。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按照这个要求,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