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小节与作风培养的关系
1 、立正稍息与从严治军。世界上的军队,所有的军事训练都是从队列开始的,无非是稍息立正,停止间,三大步伐,还有行进队列的方向转换等。这些简单单调的动作,却与战争的胜负紧密相关,却与从严治军关系很大,它是军队行为举止的基础,是意志培养的起点,也是统一意志的基本训练,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进行队列训练,目的就在于此。当你拿着东西边走边吃的时候,当你叨着烟卷边走边吸的时候,当你军容不整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举动在官兵心中的评价,可曾想到这些举动后续惯性的副作用。
2、叠好被子和从严治军 。 高楼万丈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件件具体的平凡而有细小的事物组成。每天起床后都要叠好被子,这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它的作用是伟大的,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重视内务卫生里面叠被子,单个的被子像四方体、豆腐块,多个被子边缘一条线,外行人看到的是整齐,好看,而我们军人看到的是战斗力,是无往而不胜的战斗力,这些细小的举止,与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作风密切相关,与成就事业紧密相连。
从严治军要从小节开始,这些小节 是一个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外在表现,也是良好作风养成的基础。
第二、小节与思想道德的关系
1 、德行在于小节的养成 。高尚的思想道德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有句大家常引用的一句古话,不能因善小而不为,不能因恶小而为止。 或许平时,自以为在生活中不拘小节、随意只是个人行为,无关痛痒,其实不然,就在自己不拘小节的同时,战友们无数眼睛盯着,刻意了解我们的举止行为,并无形中向我们学习。破坏了我们的自身形象,所以干部骨干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时刻严格要求,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形象、干部骨干的形象。当你要污言秽语欲言又止并坚持经常的时候,你就有了进步,当你不断的为他人做好事,并形成习惯以后,你的思想道德也就有了升华。
2 、鲁迅“诈小”的启示 。鲁迅在“一件小事”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说到“差一点诈出皮袄下面的‘小’来。”我理解鲁迅先生的自责是严于律己的表现,对自己思想道德要求是高标准的。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放松自己,认真地对待一举一动。
我们应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订立高标准,在想到自己长处的时候,时刻不要忘记检查自己的短处,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
3 、儿歌中的哲理 。 大家在小的时候都会唱这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了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就是高尚的,装进自己口袋里就是低下的。优良思想道德的培养就是从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部队有好多拾金不昧的例子,有的战士把路上有人扔的空饮料瓶、塑料袋、费纸片等杂物捡起来,送入垃圾箱。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应当有一种满足和愉悦,
从小节做好,是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思想道德养成的起点。
第三、小节与注重原则的关系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提到,“共产党员的修养要特别注意小节”,这是刘少奇提出的一个十分独到的思想。他要求共产党员“在思想、言论、行动上,特别是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以外,最好在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上也要注意到”。为此,刘少奇提出了自省、慎独的修养方法。 自省,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自觉地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按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反省自己。自我反省,贵在严格。否则;就难以求得自己的进步。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就养成了每天晚上“过电影”的习惯,看一看自己有无不符党性原则的地方,以此警戒自己,约束自己。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每天坚持记日记,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解剖自己的思想,不断地给自我敲警钟,时时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最终成为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道德楷模。 慎独,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刘少奇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Tag:学习材料,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职场常用范文 - 学习材料